用生命守護生命——記確山縣人民醫院兒科主任鄭道海
摘要:醫生們爭分奪秒開通的堵塞血管,讓心肌重新獲得血液灌注。那20分鐘里,他先把孩子從死神手里拽回來,才肯去急診科就醫——他的手,剛摸完患兒平穩的脈搏,就攥緊了自己疼痛的胸口;
通訊員 劉麗君 蘇楠
深夜的兒科病房,一場與死神的較量正緊急展開。確山縣人民醫院內兒科黨支部書記、兒科主任鄭道海,剛從死神手中搶回瀕危患兒,轉身便病倒在了自己堅守33年的“戰場”上。

20分鐘:從搶回患兒到自己倒下
2025年9月22日夜,忙碌了一天的鄭主任,接到值班醫生的緊急電話:“主任,91床患兒過敏性休克,急需搶救!”他抓起外套就往醫院沖,一場“救患兒、也救自己”的雙重賽跑,就此拉開。
搶救室內,患兒臉上出現風團樣皮疹,呼吸困難。鄭主任立即按照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流程,組織醫護人員全力搶救。他站在最前線,手幾乎沒離開過患兒的手腕——指尖一次次觸碰脈搏,成了判斷生命的“標尺”,孩子脈搏每弱一分,他的心就揪緊一分。
20分鐘后,患兒皮疹消退,呼吸漸穩,小小的胸膛重新均勻起伏,鄭主任臉上露出疲憊卻安心的笑容。可就在大家松口氣時,他突然捂住胸口,臉色慘白,臉上汗珠密布。他撐著搶救床沿,聲音發顫卻仍惦記患兒:“孩子沒事就好……我去趟急診科,你們盯緊點。”
雙重搶救:他救的孩子安睡,他在與心梗抗爭
“急診心電圖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需介入手術開通血管!”得知鄭主任的情況,醫院心內科團隊立刻集結。導管室內,血管造影顯示:他的一支冠脈血管已完全閉塞。醫生們爭分奪秒開通堵塞的血管,讓心肌重新獲得血液灌注。
沒人知道,這位總把別人安危放第一位的老主任,早被常年高強度工作、不規律作息和高度緊張的神經“透支”了健康。搶救患兒時的極度專注與應激,成了壓垮心臟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鄭主任在手術臺上與死神抗爭時,他救下的患兒已在病床上安然入睡。第二天一早,患兒家屬自發趕到病房探望,握著他還插著輸液針的手紅了眼:“您拼著自己的命救孩子,這份恩我們記著!您一定要好好休養!”
33年“啞科”堅守:他替孩子“說話”,把心交給患兒
兒科是出了名的“啞科”,孩子不會說病痛,鄭道海主任就成了他們的“傳聲筒”。“孩子不會表達,我們要替他們觀察。”這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33年來,他總用“摸脈搏”的方法細致守護孩子,帶教年輕醫生時也反復叮囑:“多摸摸孩子的脈,指尖能摸到家長沒說出口的話。”
作為科室主任,他更是把“家”安在了醫院:每天提前10分鐘到崗,推遲10分鐘下班,處理疑難雜癥、帶教新人、應對突發狀況,從不含糊。“兒科工作無小事,不能有半點馬虎。”他是同事眼里的“嚴師”,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
“小孩是東邊的太陽,我是西邊的太陽。”鄭道海主任常這樣說。東邊的太陽冉冉升起,裝著每個家庭的希望;西邊的太陽雖走過大半旅程,卻把光和熱全給了孩子。那20分鐘里,他先把孩子從死神手里拽回來,才肯去急診科就醫——他的手,剛摸完患兒平穩的脈搏,就攥緊了自己疼痛的胸口;他的話,先確認了孩子的安全,才想起告知自己的病情。那20分鐘,是醫生與死神的賽跑,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對信仰的踐行!
33年從醫路,他用無數次“摸摸脈搏”的細心守護孩子,用“搶救完病號自行去急診科”的堅韌扛起責任,把自己的半生歲月耗在兒科病房、門診里;23年黨齡,他用生死抉擇,把“醫者仁心”刻進了骨子里。當白衣化為鎧甲時,他選擇把危險留給自己,把希望留給患者。如今他躺在病床上,可那些被他摸過脈搏的孩子、被他護住的希望,早已把他的光,帶到了更遠的地方——那是比太陽更暖的,生命守護生命的溫度。
責任編輯:王冰之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