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丨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現代科技解鎖別樣東方美學
摘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孔相卿:鈞瓷的窯變是一個高溫化學反應的結果,就是銅元素在高溫下,在不同的火焰下產生這些窯變現象,是可以用現在的工藝和技術完成的。目前,禹州全市有鈞瓷企業200余家,年產銷鈞瓷220多萬件,年產值26億元,鈞瓷從業人員達2.
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發源于河南禹州的鈞瓷,是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一,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獨特窯變現象聞名于世。今天的《文化中國行》,讓我們一起看一看鈞瓷“窯變”的秘密,感受蘊含其中的東方色彩美學。
在河南禹州的鈞瓷文化園,前來研學的人群絡繹不絕。親身體驗鈞瓷手拉坯的制作,了解鈞瓷的傳承與發展……一項項活動,讓學生們從色彩絢麗的鈞瓷作品中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傳承。

鈞瓷的燒造興起于北宋時期,最初釉色以月白、天青、天藍為主,直到工匠們將銅元素引入釉料,成功配制出窯變銅紅釉,使得鈞瓷擁有了紅藍兩色相融而成的多種色彩。鈞瓷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釉面在高溫燒制環境下易產生“蚯蚓走泥紋”“魚子紋”等獨特紋路,形成各種神奇的意象意境。這也讓鈞瓷受到皇宮貴族、文人雅士的追捧,曾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贊譽。

仿古而不泥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鈞瓷行業得到了迅速恢復和發展。但是,鈞瓷的燒制工藝復雜,要經成型、施釉、燒窯三大步驟幾十道工序,工匠們難以控制窯變穩定生成,想要的色彩很難燒出。

“十窯九不成”的難題困擾了鈞瓷工匠們上千年。直到上世紀90年代,現代窯爐的引進和科技手段的運用,讓鈞瓷工匠們掌握了窯變的燒成機理,色彩絢麗的鈞瓷產量也隨之大增。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孔相卿:鈞瓷的窯變是一個高溫化學反應的結果,就是銅元素在高溫下,在不同的火焰下產生這些窯變現象,是可以用現在的工藝和技術完成的。我們就圍繞這個銅元素,利用現代的工藝和技術,使這個銅元素煥發出更多的色彩。

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被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鈞瓷工匠們并沒有止步于此,隨著銅系青藍釉、銅系金紅釉等新釉色的研制成功,鈞瓷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萬彩之路,釉色更加絢麗多變,不僅能呈現傳統山水畫般清遠淡雅的意境,還能產生現代藝術熱烈奔放的絢爛色彩,凸顯出獨有的東方美學韻味。
可以說,“鈞瓷無對,窯變無雙”的特性在現代工藝加持下,展現得淋漓盡致。

現如今,隨著鈞瓷產業的穩步擴大,鈞瓷已發展出既有名貴工藝品,又有香爐、茶壺等日用品的綜合產業鏈。目前,禹州全市有鈞瓷企業200余家,年產銷鈞瓷220多萬件,年產值26億元,鈞瓷從業人員達2.8萬人。延續千年的鈞瓷文化,正在新時代煥發全新的魅力。
(總臺央視記者 李本揚 宋琎 河南臺)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