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宅鐫刻著移民歲月與鄉土深情
摘要:而在李家祖宅的屋后,一棵參天的大槐樹堅守著老宅和歲月的故事。李本明的弟弟李根東告訴記者,這處老宅是他們李家的祖宅,這棵槐樹現在有100多年樹齡了。
記者 高琳琳
近日,記者在驛城區胡廟鄉葉莊村看到,一處青磚黛瓦的老宅靜靜矗立在村落間,磚瓦縫隙里滿是歲月的痕跡。這里藏著一段跨越300年的移民故事與家族傳承。
走近老宅,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古樸的屋頂。青灰色的瓦片層層疊疊,雖歷經歲月侵蝕,部分瓦片已顯斑駁,有幾株野草在瓦縫中頑強生長,卻依舊錯落有致,守護著屋內的安寧。屋頂邊緣,是用瓦片精心搭建的鏤空裝飾,圈圈相扣,似在訴說往昔工匠的巧思與技藝。
那扇帶著歲月痕跡的木門,門閂是老式的鐵制構件,表面早已銹跡斑斑,卻仍堅實耐用。門旁的長石條,歷經數百年的踩踏與摩擦,依舊穩穩地承載著門的重量,見證著無數次的開合,迎送著一代又一代的李家人。
屋內,老磚老瓦的質感撲面而來。墻壁上,歲月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雖后來進行過粉刷加固,但仍難掩其古樸厚重。
“這處老宅是李家先輩遷移至此所建。按老輩人口口相傳的故事算,得有360多年歷史了。”宅子的主人李本明雖因病在外醫治,但在電話里對自家的故事如數家珍。
李本明80歲的妻子周明英向記者講述起老宅與家族的過往。1968年,周明英嫁入李家,此后便與丈夫、婆婆一同居住在這處老宅里,一住便是57年。作為革命后代,她身體硬朗,記憶清晰,成了老宅故事最鮮活的“講述者”。

周明英
周明英指著老宅的磚瓦與門庭介紹,多年來,宅子外面的造型從未改動,保留著最初的模樣,只是為了穩固,家人曾對墻體進行過粉刷和加固。
這處老宅的歷史,要從李家祖輩的遷徙說起。據李家人回憶,明末清初時期,李家祖輩兩兄弟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出發,一路輾轉遷移至葉莊村這片土地。扎根之后,因定居于此的村民多為李姓,這里便得名“大李莊”。后來,兄弟倆分家,弟弟一房遷往不遠處的村莊,逐漸形成了如今的李堯村——兩個村莊的李姓人家,自此便成了血脈相連的宗親。
隨著時間推移,李家家族枝繁葉茂,老宅也成了家族傳承的重要載體。在李家分家時,這處承載著先輩心血的老宅,被分給了身為長子的李本明。它不僅是一處居住場所,更成了連接家族過去與現在的紐帶,見證著李家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
而在李家祖宅的屋后,一棵參天的大槐樹堅守著老宅和歲月的故事。

李家祖宅屋后的大槐樹
“當時這里有兩棵樹,因為枝葉太茂盛所以砍掉了一棵。”李本明的弟弟李根東告訴記者,這處老宅是他們李家的祖宅,這棵槐樹現在有100多年樹齡了。據祖輩們講述,原本先輩移民至此后建房栽樹,后因屋后的大槐樹離后屋墻太近,就把大槐樹砍掉了,沒想到多年后從槐樹根部又發芽長出了兩棵,后來因安全問題砍掉了西邊的一棵。目前,留下的這棵槐樹已被驛城區林業局納入重點保護古樹之列。
如今,360多年過去,大李莊的炊煙依舊裊裊,老宅的磚瓦仍在訴說著往事。這處被列為驛城區文物保護點的大李莊民居,不僅是李家家族傳承的載體,更是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歷史的一個縮影。它靜靜佇立,見證著時代的變遷,也將那段跨越千里的遷徙故事與濃濃的鄉土深情,傳遞給每一個走近它的人。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