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醫院幫助游戲“魔王”成陽光少年
駐報全媒體記者 王捷 通訊員 邢小寶
“孩子現在不僅能按時休息,還懂事聽話了,學習也有很大進步,老師也多次給予了表揚,真是太感謝你們了。”近日,在市第一人民醫院發育行為兒科,一位患兒家長向醫護人員表達感謝。
12歲的馬寶(化名)曾是“和平精英”游戲圈的高手玩家,贏得了許多同伴的崇拜。然而,在虛擬榮耀的背后他卻深陷情緒泥潭,整天心煩意亂,情緒失控,晝夜顛倒地沉迷于游戲,甚至出現了逃學、離家和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父母和老師對此都很擔憂。
為了幫助馬寶做出改變,暑假里,他的父母經多方打聽后帶著馬寶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發育行為兒科尋求診治。到院后,該科主任于獻英經過綜合評估后,為馬寶量身定制了一套全面的治療方案。
心理治療師采用沙盤療法,讓馬寶在沙盤中自由擺放來展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從而逐漸幫他打開心扉,緩解情緒壓力。主管醫生及時與家長溝通,通過家庭互動活動,幫助父母更好地了解馬寶,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從而重建和諧的家庭關系。
經過近一個月的宣泄治療、物理治療、運動治療和心理治療等綜合干預,馬寶的情緒變得穩定,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找回了對學習的熱情,暑期結束成功返回學校繼續學業。
據于獻英介紹,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會導致眼球疲勞,引發視力下降問題,部分失控性玩游戲者可能會出現晝夜節律紊亂、營養不良、胃潰瘍、肥胖等問題。目前游戲成癮行為被認為是一種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難以控制的強迫性玩游戲,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例如,焦慮、抑郁、自我約束力下降,行動力不足、不愿意上學、敵對情緒等。網絡游戲成為孩子們與朋友互動的替代品,以至于他們更愿意花時間與虛擬世界互動,而忽視了現實世界的社交,甚至在父母進行管教時出現煩躁、易怒的表現。
于獻英提醒孩子家長,玩游戲并非只有壞處,也能起到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豐富知識等作用。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制定游戲計劃,并按計劃嚴格執行;日常需抽出時間,給予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和交流溝通,了解孩子玩游戲背后的實際需求,根據具體情況給予指導;要求孩子控制玩網絡游戲時間的同時,父母也要適時減少玩手機的時間;當孩子遵守戒癮計劃,應給予他們積極的反饋和獎勵。
責任編輯:侯飛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