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保剛:跨越二十載的“愛心長跑”
摘要:如今,張海霞成了一名小學教師,也成了熱心志愿者。他拿出給兒子攢的大學學費,在確山縣修繕了老鄉閑置的農房,掛上“康文苑兒童之家”的牌子。 20年過去,郭保剛依然在路上。 3輛摩托車相繼“退休”,20萬公里的軌跡上,500多個孩子的童年被照亮。
記者 劉金霞 文/圖
郭保剛(右二)給環衛工人送溫暖。
一輛摩托車,20個春秋,今年53歲的郭保剛用20萬公里的行程,為500多名孤困兒童點亮了希望。從駐馬店的深山陋巷到異國的難民營,他的車輪從未停歇,將溫暖播灑在每一個有需要的角落。
起點 一碗熱飯,開啟“摩托長征”
2002年的一天,下鄉辦事的郭保剛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孤兒很可憐,便給他買了一碗熱飯。從此,他總忘不掉孩子那雙無助的眼睛,于是,沒等到周末,他便騎上摩托車折返,并帶去衣服、食物和生活費。
從此,周末、節假日成了他雷打不動的“下鄉日”——偏僻山村只有摩托車能抵達,一場長達20年的“摩托長征”就此啟程。寒冬臘月他跑得最勤,凍麻臉、凍哆嗦腿是家常便飯;深更半夜摸黑山路回家,翻車摔跤留下傷痕也擋不住他。
山村女孩張海霞的命運因他被徹底改寫。她和雙腿殘疾的父親相依為命,郭保剛持續幫扶她10多年,支撐她一路走進大學。如今,張海霞成了一名小學教師,也成了熱心志愿者。
堅守 黨員證與“康文苑”的溫度
鄉下孩子不易,父母外出打工,他們放學后、假期里像脫韁野馬,沒人管。2007年,一則孩子玩水出事的消息刺痛了郭保剛。他拿出給兒子攢的大學學費,在確山縣修繕了老鄉閑置的農房,掛上“康文苑兒童之家”的牌子。這里成了孩子們的樂園:有書可讀、有電腦可學,更有了安全的庇護所。后來,他還“摳”出錢給附近4所村小學湊了上萬冊圖書,建起圖書室。
2014年冬天,他又籌辦起駐馬店市首家民間公益關愛中心,讓“康文苑”走出山村、搬進城區,免費服務外來務工者子女和困難家庭老人。
公益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起初,村民對這個騎摩托的城里陌生人滿是警惕,直到郭保剛掏出黨員證:“老百姓眼前一亮,態度馬上就親了。”他說:“黨員這個身份,老百姓認。”
20多年來,郭保剛的愛心還延伸到更多群體:逢年過節去敬老院陪老人嘮嗑,酷暑天給環衛工人送清涼物資。
征途 車輪不息,愛心跨越山海
郭保剛的足跡遠不止于駐馬店。2008年汶川地震,他去當志愿者。他還帶著“河南人的正能量”走出國門,非洲的貧民窟、難民營里有他的身影。
作為當地最早的義務救援隊骨干,10多年來他成功救起數十名落水者。兒子郭宇晗從小耳濡目染,如今是醫學院大學生:“爸爸幫人時的快樂,我記著。將來當醫生,把這份愛傳下去。”
20年過去,郭保剛依然在路上。“中國好人榜”、全國五好家庭、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接踵而至,他說:“這是責任,更是動力。我就想著,還能為多少人在冰天雪地里添塊炭。”
3輛摩托車相繼“退休”,20萬公里的軌跡上,500多個孩子的童年被照亮。車輪仍在向前,身后,花開一片。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