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看戲去
摘要:觀眾在全神貫注地觀看 王建成/攝 一名95后的觀眾在看完一場融入現代元素的古裝戲后激動地說:“以前覺得戲曲很枯燥,離我們的生活很遠。除了戲曲表演,駐馬店在曲藝演奏方面也頗具實力。駐馬店的戲曲藝術,既扎根于傳統,又與時俱進,在歷史與現代的交響中,書寫著屬于這片土地的文化傳奇。
記者 李賀建
場場演出座無虛席 經典劇目燃動劇場
“今天看戲的票買了嗎?”一大早,來自新蔡縣關津鄉的趙老太太就問女兒。為了看戲,平時不愛出門的趙老太太這次準備在市區女兒家住一個月。
自2025(第十一屆)黃河戲劇節8月12日在駐馬店市開幕后,記者注意到,場場演出座無虛席,觀眾熱情如潮。
豫劇《黃河兒女》演出現場 張程皓/攝
作為開幕大戲的豫劇《劉胡蘭》率先點燃觀眾熱情,不少觀眾被劇中英雄人物的堅貞氣節所感動,眼中泛起淚光。京劇《鳳還巢》則以幽默風趣的劇情,讓觀眾在歡笑中感受傳統戲曲的魅力。而豫劇《風雨故園》以魯迅與原配夫人朱安的婚姻為原型,深刻揭示了舊時代女性的命運掙扎,引發觀眾對現實社會的思考。《黃河兒女》展現了中華兒女的堅韌與豪邁,以及他們對家園深深的眷戀與守護。《必正與妙常》是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讓人如同置身于那段浪漫的古代情緣之中。《根據地》重現那段艱苦歲月,讓人銘記歷史,感恩先輩的付出。《清官頌》傳遞的清正廉潔價值觀,如同一盞明燈,照亮人心。《穆桂英掛帥》中的穆桂英,她的果敢與堅毅,激勵著我們在生活中勇挑重擔,奮勇向前。《雪蓮花開》傳遞出的希望與堅韌,如同雪蓮花般純凈而強大,給人以鼓舞。
豫劇《劉胡蘭》演出現場 吳波/攝
在戲劇節現場,一名資深戲迷張先生的話道出了許多觀眾的心聲:“戲演的就是老百姓的生活。”他指著臺上正在表演的《七品芝麻官》說:“你看這芝麻官唐成,雖然官小但心系百姓,敢于和權貴斗爭。這不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為民請命的好干部嗎?”
古裝戲“混搭”現代風 戲曲圈粉年輕一代
在這屆戲曲節上,記者看到年輕人明顯增多。眾多古裝戲大膽融入現代元素,這些創新之舉打破了傳統戲曲與年輕群體之間的“次元壁”。
以往,傳統古裝戲在服裝、道具、表演形式等方面都嚴格遵循古老的規范和傳統,雖然韻味十足,但對于習慣了快節奏、追求新鮮感的年輕觀眾來說,難免有距離感。
如今,不少古裝戲在保留戲曲核心韻味的基礎上,巧妙加入了現代元素。在服裝設計上,除經典的傳統戲服外,還融入了時尚的剪裁和流行的色彩搭配。
在音樂方面,傳統戲曲的唱腔與現代音樂風格進行了有機融合。有的古裝戲在保留原汁原味戲曲唱腔的基礎上,加入了電子音樂等現代音樂元素,使戲曲的旋律更加富有層次感和節奏感。
科技助力,打造沉浸式戲曲體驗。在一些大型古裝戲演出中,舞臺背景采用了LED屏幕,通過高清視頻和動態特效展示了逼真的場景。同時,舞臺上的燈光設計也十分精妙,能夠根據劇情的發展和演員的表演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增強了演出的感染力和觀賞性。
觀眾在全神貫注地觀看 王建成/攝
一名95后的觀眾在看完一場融入現代元素的古裝戲后激動地說:“以前覺得戲曲很枯燥,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這次看的戲完全不一樣,里面的服裝、音樂和舞臺效果都太酷了,讓我對戲曲有了全新的感覺。”
戲曲沃土育芳華 梨園雅韻潤天中
駐馬店人對戲曲有著深厚的情感,究其根源是因為駐馬店是眾多戲曲誕生的搖籃,是戲曲文化生長與繁衍的肥沃土壤。
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駐馬店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和藝術形式,為戲曲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從先秦時期的歌舞、說唱,到漢代的百戲,再到唐宋時期的雜劇、說唱藝術,駐馬店的民間藝術活動從未間斷。這些早期的藝術形式不斷演變、融合,逐漸孕育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戲曲藝術。例如,在宋代,駐馬店就出現了以說唱故事為主的“諸宮調”,這種說唱形式為后來戲曲的唱腔和表演奠定了基礎。
到了明清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戲曲藝術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時期。駐馬店涌現出了許多民間戲班和戲曲藝人,他們走村串巷,為百姓表演各種戲曲節目。在這個過程中,駐馬店的戲曲不斷吸收周邊地區的藝術元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流派。
在傳承經典的同時,駐馬店的戲曲也積極擁抱時代,近年來,駐馬店市演藝中心等院團創作了《皇家驛站》《樊粹庭》《楊靖宇》《血戰雷崗》《金鳳歸來》等現代戲,以革命歷史和本土文化為題材,弘揚正能量。
老人在認真看戲 王曉晶/攝
駐馬店還是許多經典戲曲故事的發源地之一。例如,傳統劇目《四進士》的故事就起源于上蔡縣。該劇講述了楊素貞因大嫂田氏的陷害而歷經波折,最終在書吏宋士杰的幫助下勝訴的故事。這一故事被秦腔、京劇、豫劇等多種劇種演繹,成了久唱不衰的經典。
駐馬店戲曲名家眾多,像樊粹庭、萬道同、周海水等這些大腕可謂家喻戶曉。在駐馬店的戲劇史上,女性藝術家讓人印象深刻。魯瑛從藝40余年,涉獵生、旦、凈、末、丑各個行當,扮相漂亮,唱腔優美,是豫劇大師閻立品的黃金搭檔。汪荃珍不僅獲得了“亞洲最佳女旦角”的榮譽,還成為中國戲曲演員中的第一位碩士研究生,為豫劇的國際化傳播作出了貢獻。
在戲劇傳承與創新的道路上,駐馬店的青年才俊同樣表現出色。關效宇是河南豫劇院青年團的團長,他注重傳統劇目的復排與創新,以現代審美讓傳統劇目煥發生機。吳素真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厚的藝術功底,多次榮獲國內外大獎。
除了戲曲表演,駐馬店在曲藝演奏方面也頗具實力。張付中以其精湛的技藝和深厚的音樂素養,成為曲劇音樂界的領軍人物。他不僅在大型劇目中擔任曲胡主奏,還通過抖音等網絡渠道傳播曲胡演奏技法。
駐馬店的戲曲文化不僅存在于舞臺之上,更深深融入市民的生活。從城市劇院到鄉村戲臺,從專業院團到民間班社,戲曲已成為駐馬店人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駐馬店的戲曲藝術,既扎根于傳統,又與時俱進,在歷史與現代的交響中,書寫著屬于這片土地的文化傳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