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紅鏈串起綠色經濟——徐莊村“小循環”里的共富文章
摘要:正陽縣是花生種植大縣,徐莊村家家戶戶種植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為什么不把廢棄的作物秸稈利用起來,發展草食動物養殖呢?從秸稈焚燒到飼料加工,從外出務工到家門口就業,徐莊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就體現在把“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的智慧中,體現在讓群眾笑臉越來越多的擔當里。
黨建紅鏈串起綠色經濟——徐莊村“小循環”里的共富文章
記者 耿楊揚 實習記者 康佳一
600只肉羊正悠閑地享用著秸稈轉化的“營養餐”。 記者 弓華靜 攝
立秋已過,處暑將至。走進正陽縣寒凍鎮徐莊村,作物長勢正盛,果園蔬果飄香,廣袤的田野里奏響了一首“綠色交響曲”——粉碎機“吞”進麥秸,“吐”出細碎的飼料;智能羊舍里,600只肉羊正悠閑享用著秸稈轉化的“營養餐”;葡萄種植基地里,飽滿的陽光玫瑰綴滿枝頭——這些施用了羊糞有機肥的果實,正被裝箱發往周邊商超和水果店。
“這條‘秸稈變飼料、羊糞變肥料、葡萄變鈔票’的循環鏈,是黨支部帶著群眾一起蹚出來的。”村黨支部書記張新建告訴記者,10年前,全村千畝秸稈無處安放,村集體經濟更是入不敷出。一場場“板凳會”上,黨員群眾算清了“三本賬”:生態賬上,秸稈焚燒污染空氣;經濟賬上,廢棄資源白白流失;民生賬上,鄉親們守著沃土卻要外出打工。
正陽縣是花生種植大縣,徐莊村家家戶戶種植花生、大豆等農作物,為什么不把廢棄的作物秸稈利用起來,發展草食動物養殖呢?徐莊村決定用循環經濟破局。
沒有資金,村部黨員自籌首筆啟動金;缺少技術,支部請來省市農科院專家駐點指導;土地流轉遇阻,老黨員帶頭簽協議。如今,全村牛羊存欄2000多頭,發展冬棗、陽光玫瑰葡萄等林果蔬菜300多畝,昔日的“生態包袱”早已變成“綠色財富”,去年村集體收入突破20萬元,帶動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產業鏈延伸帶來了“葡萄架下的幸福”。東順生態園葡萄基地負責人王東算起“生態賬”:“用有機肥種的葡萄,糖度更高,口感更好,在市面上更能賣上價兒。”葡萄園年產值能達50萬元,每年吸納周邊50多名村民前來務工。
循環經濟的漣漪還在擴散。2024年,村里引進的珠小明珍珠蚌養殖場項目,可年產珍珠350公斤,不僅為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河蚌養殖還凈化了村頭池塘的水質,將閑置坑塘變為致富源泉。
協調項目資金,協助企業辦理用地手續、節省審批時間,為珍珠蚌養殖場協調水域,開設“電商課堂”培訓留守婦女……一路走來,村黨群服務中心的“服務清單”上記錄著黨員干部的足跡。
“老百姓最講實際,支部帶著大家把日子過紅火了,黨組織說話就更有分量。”張新建望著村部“五星黨支部”“全市文明村鎮”等榮譽感慨道。
從秸稈焚燒到飼料加工,從外出務工到家門口就業,徐莊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就體現在把“生態包袱”變成“綠色財富”的智慧中,體現在讓群眾笑臉越來越多的擔當里。
“將來我們還要擴建秸稈收儲點,讓更多廢料變資源,打造‘黨建紅’引領‘生態綠’‘產業金’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張新建說。
掃碼看視頻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