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店村不“土” 餃子宴勁吹文明風
摘要:一碗餃子里的治理密碼 這碗熱騰騰的餃子宴,背后藏著土店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以孝善為支點,撬動文明鄉風的治理智慧。從治理有效的平安村,到產業興旺的富裕村,再到孝善和睦的文明村,土店村正以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的“雙輪驅動”,在鄉村振興路上穩步前行。
記者 劉金霞 土店村志愿者在餃子宴上包餃子?! 。ㄙY料圖片)
7月15日上午7時,平輿縣萬金店鎮土店村的孝善文化廣場已是熱鬧非凡。案板上,面團在巧手下翻飛成圓片;灶臺邊,大鍋里的水汽裊裊升騰。村里每月1日和15日的“孝善日”,熱騰騰的餃子宴又要開席了。
72歲的志愿者王小銀正麻利地調著餡料,洪亮的聲音里滿是歡喜:“俺們這群老婆子每月準時‘上崗’,看大伙兒吃得香,心里比啥都美。開頭人少冷清,現在場場爆滿。洗菜、和面、端盤子,老老小小都搶著搭把手,那場面真叫一個‘得勁兒’。”她身邊圍坐的老人們一邊熟練包著餃子,一邊嘮著家常,歡聲笑語在廣場上蕩漾。
一碗餃子里的治理密碼
這碗熱騰騰的餃子宴,背后藏著土店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以孝善為支點,撬動文明鄉風的治理智慧。
“以前村里可不是這樣。”在村里工作30多年的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立說。過去鄰里糾紛頻發,紅白事鋪張攀比成風,家庭矛盾時有發生。該村黨支部思來想去,決定從孝老敬老這個傳統美德入手破題。“辦餃子宴,就是想給年輕人樹榜樣,為老人送溫暖。”李新立說。
如今的餃子宴早已升級成“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舞臺”,免費理發、健康義診、律師普法等服務按需增設,每月雷打不動。更關鍵的是,村里立下移風易俗激勵制度,“鄉村光榮榜”成了新風向標——誰家婚喪嫁娶簡辦省錢、誰孝順公婆、誰積極當志愿者,都能上榜受表揚。
變化立竿見影。村民李成輝父親去世時,原計劃大操大辦,土店村“兩委”聯合由老黨員、老干部等組成的“五老調解團”多次上門勸說:“老人家盼的是晚輩日子過好,孝心要體現在平時。”最終,李家改用大盆菜簡辦喪事,省下的1.2萬元供孩子上學。如今,紅白事簡辦在村里已成常態,家庭糾紛同比下降超六成,該村還榮獲“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
家門口捧起“金飯碗”
文明新風勁吹的同時,土店村更琢磨著讓村民的口袋鼓起來。村黨支部深知,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缺一不可。
在土店村東頭的共同富裕加工園,標準化廠房內石磨勻速轉動,濃郁的香油味撲面而來。“廠子開了兩年多,咱土店的芝麻油早就銷到縣城、市區的超市,成了回頭客的心頭好。”負責人趙新愛說。“廠里20名工人都是本村或鄰村的婦女,家門口上班,每月掙工資,老人孩子都能顧上。”村民李大娘說。
這只是土店村產業布局的一角。該村黨支部牽頭流轉800畝土地,700畝種上“植物軟黃金”淫羊藿,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50多戶年均增收超3萬元。兩個生態養牛場存欄百頭,配套沼氣池讓糞污變廢為寶。李新立指著正在平整的土地說:“二期‘三園建設’馬上開工,戶外用品、豆腐加工等企業要來,能再多200個就業崗位。”
從旁觀者到主人翁
廣場一角,226名村民組成的7支志愿隊旗幟格外鮮艷:“健康使者”剛給老人量完血壓,廣場舞巾幗隊在商量排練計劃,普法宣傳隊的喇叭里正播著新編順口溜……“最開始是干部干、群眾看,現在不一樣嘍。”王小銀說,“看著老人們吃得好、鄰里和睦,我們這些‘閑不住’的老家伙,都想為村里多出把力。”
從“被服務”到“去服務”,土店村“人人當志愿者”的氛圍日益濃厚。“餃子宴只是個引子,真正讓村子活起來的,是鄉親們被激發出來的精氣神。”李新立感慨地說。
70歲的張欠明老人坐在輪椅上,笑得合不攏嘴:“趕上好時候了,每月兩回吃現成的好飯,看這人山人海的熱鬧勁兒。”樸實的話語引來一片共鳴。
從治理有效的平安村,到產業興旺的富裕村,再到孝善和睦的文明村,土店村正以物質富足與精神富有的“雙輪驅動”,在鄉村振興路上穩步前行。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