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鼓樓那些事兒》在滬連演三場 “背包法官”詮釋新時代法治中國
摘要:話劇以“鼓樓苑”社區為舞臺,呈現了“背包法官”趙曉海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現傳統人情與現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劇中,林熙越創新采用“多重敘事空間切換”,燈光模擬自然時間流轉,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胡同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融合京胡與現代電子樂的配樂,讓市井律動直擊心靈。
舞臺燈光漸亮,葡萄藤影搖曳,石墩子、大槐樹與胡同磚墻交織成老北京“鼓樓苑”社區。劇中不見威嚴的法庭,而是中軸線穿過的“鼓樓苑”社區里的各種家長里短、人情冷暖。中國國家話劇院原創話劇《鼓樓那些事兒》在滬連演三場,昨晚在黃浦文化中心·大上海劇場收官。
《鼓樓那些事兒》也是全國首部以“社區巡回法官”為主角的現實主義力作,入選文化和旅游部“新時代現實題材創作工程”,生動詮釋新時代“法治中國”的基層實踐。話劇以“鼓樓苑”社區為舞臺,呈現了“背包法官”趙曉海走街串巷的故事,展現傳統人情與現代法治的碰撞融合。在滬上開票即售罄的票房成績,也讓這部聚焦市井煙火與法治溫度的作品未演先熱。國家話劇院青年演員劉端端在劇中飾演“趙曉海”。令觀眾驚喜的是,這一人物不是穿著法袍、拿著法槌的傳統法庭形象,而是騎著電動車每天走街串巷,用溫情化解鄰里糾紛,為老百姓解決無數雞毛蒜皮瑣事。除了走近生活了解真實的“背包法官”們的日常細節,比如說話方式、習慣性的肢體動作等,劉端端還親身體驗了重量十足的“國徽背包”壓肩感——“我們的道具已經很有分量了,可是真實的重量是舞臺上的兩倍多。”
好故事往往來源于真實生活,編劇劉深沒想到,自己當人民陪審員的經歷會成為一部國家級話劇的創作源泉。作品將發生在“鼓樓苑社區”法律服務站的那些事兒娓娓道來,向世界講述新時代中國法治故事。傳統的“人情兒”“老理兒”和當代“法律意識”在這里交織、碰撞,折射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的老城區,在基層法律工作者有溫度、有智慧的不懈努力下,走向法治化的一個個“微觀瞬間”。
“法庭部分作為主線內容不能少,胡同街里街坊的家長里短同樣不能少。”導演林熙越說,“在創排過程中我們一直在平衡這個問題。我更想展現的是在這樣一個多元復雜環境中人們的生活,這也是這個城市和時代的縮影。”劇中,林熙越創新采用“多重敘事空間切換”,燈光模擬自然時間流轉,從晨光熹微到暮色四合,胡同生活氣息撲面而來,融合京胡與現代電子樂的配樂,讓市井律動直擊心靈。
話劇《鼓樓那些事兒》是中國國家話劇院時隔五年重啟上海演出季的精彩力作之一,與《四世同堂》《北京法源寺》等五部大戲共筑京滬“文化互通”橋梁。(文匯報記者 王筱麗)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