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楹聯話將軍——淺談楊靖宇將軍的文化素養和文藝創作
摘要:殲滅日匪,今田全隊,我軍戰斗好。同志快來,高高舉起,勝利的紅旗!白山黑水齊出動, 復興我中華。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偉大的民族英雄楊靖宇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卓越的文化創造力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
文/張承訓 岳長新
楊靖宇(資料照片)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誕辰120周年、殉國85周年。作為將軍的家鄉人,為表達對將軍的崇敬和懷念,日前,筆者再次參觀了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紀念館和楊靖宇將軍紀念館。
在新修整的確山縣臨時治安委員會紀念館的大門口,筆者看到一副楊靖宇早年撰寫的楹聯:慶今日克復鄭汴澄清黃河水;祝他年直搗幽燕掃盡長城灰。據了解,這是楊靖宇將軍存世文字中唯一的楹聯,是1927年楊靖宇為慶祝北伐軍勝利收復鄭州、開封而作。作為一個楹聯文化研究者,筆者敏銳地認識到,該聯文字講究,對仗工整,寓意深遠,氣勢豪邁,堪稱一副抒情寄意的佳聯。楊靖宇此年22歲,能寫出此等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好聯,其文化素養非同尋常。
在參觀完兩個紀念館及研讀大量相關資料后,筆者更堅定了這樣一個看法:楊靖宇將軍能撰聯、能著文、能賦詩、能作歌,愛吹口琴,有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卓越的文化創造力。他不僅是一個革命家、軍事家、鐵血將軍,更是一個讀書人、文化人。將軍本色是書生。他是一個勤奮好學、信仰堅定、思想深刻、感情豐富、多才多藝的革命文化創造者。
1940年2月23日,年僅35歲的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他的遺物有手槍、鋼筆、筆記本和口琴,他的胃中僅有枯草、樹皮和棉絮,沒有一粒糧食。身上的手槍,胃中的枯草、樹皮和棉絮,是將軍身經百戰鐵血英雄的明證;而鋼筆、筆記本、口琴,則是他劍膽琴心文武兼備的標志。
楊靖宇將軍在短暫的一生中寫有多種體裁的文字作品:楹聯、古文、詩歌、歌詞及文告等。確山縣曾出版《楊靖宇將軍詩文選》。從現有存世的作品來看,其內涵豐厚,思想深刻,文字生動洗練,鼓動性、感染力強,是留給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財富。筆者從中選擇數篇,和讀者共賞。
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展示有楊靖宇在確山求學時所寫的兩篇文言散文,其中一篇為《與友人論修學方法書》:
夫學問之道,理深義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以人數十寒暑之光陰,而欲悉數瀏覽,洞瞭胸中,憂憂乎難矣哉。或曰:口不絕吟,手不釋卷,朝夕誦讀,兀兀窮年,理雖精奧,罔不獲之;或曰:閉戶潛修,外事莫顧,專心致志,念茲在茲,義雖難解,靡不釋之。余以二者之言,非折衷之道也。若朝夕誦讀,而不加詳細考察,將恐流于不思則罔之弊;若閉戶潛修,僅目力達到之地,能一一貫澈,亦恐未免不學則殆之誚。胥斯觀之,莫妙錯綜組合,理有未獲,旁博訪咨,遇有先覺之老成,雖寄宿異己,亦不妨負笈屈求。猶如孔子云: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事有未達,必詳細參考,勿妄以臆度,逢較劣己者,務靜心恭詢,猶如論語孔夫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也。如是,朝于是,夕于是,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則理無不獲,事罔不達。修學之法,舍此其道未由。耑此。敬呈仁兄核斷。
此文雖然簡短,但文字古雅流暢,論證嚴密,強調求學務必獲理達事,反對閉門讀書,倡導求學要詳細考察、旁博訪咨。細讀此文,我們很難想象如此成熟的思想和表達能力會出于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之手。
在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展示有楊靖宇在抗日斗爭中創作的兩首歌曲:《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和《西征歌》。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
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
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
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
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正確的革命信條應遵守,
官長士兵待遇都是平等。
鐵般的軍紀風紀要服從,
鍛煉成無敵的革命鐵軍。
親愛的同志們團結起,
從敵人精銳的槍刀下,
奪回來失去的我國土,
結束亡國奴的牛馬生活!
英勇的同志們前進呀!
趕走日寇推翻“滿洲國”。
這一次的民族革命戰爭,
要完成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
高懸在我們的天空中,
普照著勝利軍旗的紅光。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沖鋒呀,我們的第一路軍!
《西征歌》:
紅旗招展,槍刀閃爍,我軍向西征。
大軍浩蕩,人人英勇,日匪心膽驚。
紀律嚴明,到處宣傳,群眾齊歡迎。
創造新區,號召人民,為祖國戰爭。
中國紅軍,已到熱河,眼看到奉天。
西征大軍,夾攻日匪,趕快來會面。
日匪國內,黨派橫爭,革命風潮展。
對美對俄,四面楚歌,日匪死不遠。
緊握刀槍,向前猛沖,同志齊踴躍。
殲滅日匪,今田全隊,我軍戰斗好。
摩天高嶺,一場大戰,驚碎敵人膽。
盔甲槍彈,繳獲無數,齊奏凱歌還。
同志快來,高高舉起,勝利的紅旗!
拼著熱血,誓必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鐵騎縱橫,滿洲境內,已有十大軍。
萬眾蜂起,勇敢殺敵,祖國收復矣。
品味此歌曲,歌詞簡練生動、節奏鮮明,極富鼓動性和感染力。這些歌曲被廣為傳唱,對于抗聯隊伍和戰士來說,既是軍事動員,又是政治號召,為抗日斗爭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關于《西征歌》,楊靖宇曾這樣說:“信仰要堅定,士氣要鼓舞,我們的目標一定要達到,一定要和中央紅軍在長城邊上會師。為此,我在龍崗山脈的上龍頭寫下一首《西征歌》,務請各位將領帶回去傳唱,把士氣振奮起來,為祖國收復失地而戰,為祖國解放而戰。”由此可見楊靖宇領軍抗敵的堅定信仰、宣傳思想和宣傳藝術。
在搜集有關資料時,筆者讀到了楊靖宇在東北寫的兩首古體詩。
其一為五言詩《田中奏折》:
世上歲月短,囹圄日夜長。
民族多少事,志士急斷腸。
這是1930年楊靖宇在日偽監獄中讀到《田中奏折》,他意識到日本入侵中國的戰爭已經風雨欲來。他在獄中長夜難眠,賦詩感懷,可見其政治之敏感,革命之急迫。
其二為歌行體詩《送戰友編歌壯行保國家》:
穿上征袍擐盔甲,
志強男兒保國家。
今日相聚要開懷,
共商大計闖天下。
共君一夕話,
明日各天涯。
縱然惜別總有時,
相約再會在松花。
先建根據地,
軍民共一家。
同仇敵愾抗日寇,
聯合義勇把敵殺。
三江出奇兵,
遼東躍駿馬。
白山黑水齊出動,
復興我中華。
祝君捷報傳,
盛于五月花。
振臂高呼我必勝,
鴨綠江邊飲戰馬。
這是1932年4月初,楊靖宇擔任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時,周保中去吉林向楊靖宇辭行,楊靖宇百感交集,賦詩贈予周保中。此詩情深意厚、壯烈豪邁、慷慨悲壯,可見楊靖宇抗日救國志向之堅定。
由于歲月久遠,我們讀到的楊靖宇作品只是他全部創作的一部分。從這些有限的作品中,我們領略了將軍的革命信仰、報國情懷、抗敵意志及深厚的文化素養。由此可見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好的繼承,在艱苦的革命生涯和抗敵斗爭中有不凡的文化創造,在抗日斗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和血脈。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偉大的民族英雄楊靖宇精神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他深厚的文化素養和卓越的文化創造力值得我們深入學習和研究。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