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政觀察丨“循環樞紐”“雙循環支點”怎么建?河南作出新部署
摘要:建設“樞紐”和“支點”,是國家所需、河南所能、經營主體所盼,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河南在探索更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道路上必將越走越堅實、越走越開闊。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濤 李昊
盛夏中原,河南“大市場”里動能澎湃:伴著中歐班列(鄭州)的汽笛長鳴,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等“河南制造”沿“鋼鐵駝隊”走向世界;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里,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產業生態圈加速成形……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的“五統一、一開放”,為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指明方向。從今年2月6日的“新春第一會”,到7月17日召開的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工作推進會,半年間,兩場高規格會議、一條不變的主線,這不僅是落實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政治責任,更是重塑河南發展優勢的重大機遇。
此次會議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作了重點部署,充分體現了河南在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開始向縱深推進。
為何要建?“樞紐”和“支點”帶來大發展
作為國家的大腹地、大樞紐、大市場,河南天然具備在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中成為樞紐的良好條件和綜合優勢。交通運輸的樞紐、物流集散的樞紐、市場交易的樞紐、商品流通的樞紐、要素配置的樞紐、產業鏈接的樞紐……搶抓機遇,建好“樞紐”,讓河南成為全國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中轉集散和循環流轉中心,才能更好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經濟循環暢通。
有了“樞紐”,還需選準“支點”,以四兩撥千斤之力,撬動產業升級新動能、開放合作新空間、要素配置新效率等,進一步用好國內國際兩種市場、兩種資源,以大通道帶動大開放,以大開放促進大發展,深度融入全球貿易、投融資、生產、服務網絡,河南必定能在高水平開放中更好走向世界。
優勢何在?“天時”“地利”“人和”齊聚
建設“樞紐”和“支點”,河南有什么優勢?有“天時”,有“地利”,有“人和”。
何謂“天時”?就是用好國家的重大政策機遇。《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貫徹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等文件先后印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部署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改革舉措……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就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改革舉措。政策中有方向,政策中有機遇,河南必須抓住這個“窗口期”“機遇期”,在制度創新上先行先試、標準引領上探索實踐、監管協同上破壁立新,促進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
何謂“地利”?就是發揮河南的比較優勢。擁有1億人口、1100多萬戶經營主體,市場規模大是河南最突出最有引領性的優勢。此外,從地緣區位看,我省地處中原腹地,具有融匯天下、便利四方的優越條件;從交通物流看,河南擁有外聯內暢的現代立體交通體系,正加快由“經濟通道”邁向“通道經濟”。從市場體系看,鄭州商品交易所、國家技術轉移鄭州中心等眾多交易市場,有利于吸引更多要素資源在我省流動和配置、交易和轉化。從產業基礎看,河南產業體系完備、配套能力較強,是眾多產業鏈的發起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何謂“人和”?就是全省上下勠力同心、敢作善為的責任擔當。當前,主動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已經成為全省上下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各地各相關部門積極作為,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答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這個重大命題。
吃透政策、抓住機遇、用好優勢,河南必能“得道多助”、換道領跑,在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競爭中搶得先機、贏得主動。
如何作為?聚焦重點求突破
建強樞紐經濟,發揮支點效應,河南如何闖關奪隘、一路向前?此次會議給出了答案,要全面落實“五統一、一開放”基本要求,堅持揚長補短、抓綱帶目、重點突破,并提出實施市場拓展、基礎設施高效聯通、產業能級躍升、糧食和農產品產能提升、大宗商品集疏儲運能力提升、營商環境優化等六項行動。
說到底,就是要聚焦重點難點堵點,勇于打破觀念上的禁錮、制度上的弊端、機制上的梗阻,充分釋放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暢通交通大動脈、物流大通道,構建特色和優勢更加彰顯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投資、生產、貿易、消費、物流等全方位全過程便利化,讓各類要素資源在中原大地自由奔涌。
建設“樞紐”和“支點”,是國家所需、河南所能、經營主體所盼,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河南在探索更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的道路上必將越走越堅實、越走越開闊。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