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自研腦機接口植入人腦獲得新突破
摘要:據了解,我國自主研發的“北腦一號”第3例人體植入手術20日在天壇醫院成功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分別進行了臨床試驗。電極,好比腦機接口的“耳朵”,其性能決定著“聆聽”腦電信號的數量與質量。

這是3月20日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舉行的“北腦一號”人體植入媒體通氣會上拍攝的半侵入式腦機接口“北腦一號”。新華社記者 張漫子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張漫子、俠克)“半侵入式腦機接口‘北腦一號’成功幫助因漸凍癥導致失語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臨床實踐顯示,其單字解碼時延小于100毫秒,處于領先水平。”20日在京召開的“北腦一號”人體植入新聞發布會上,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院長趙國光介紹。
據了解,我國自主研發的“北腦一號”第3例人體植入手術20日在天壇醫院成功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分別進行了臨床試驗。目前,3例患者狀態良好。這意味著我國自研無線皮層腦機接口植入人腦實現新突破。
把薄如蟬翼的柔性電極貼在患者的硬腦膜上,癱瘓者術后可獲得精細運動能力、失語者的心里話可以被“聽見”……這樣的場景正變為現實。
從技術到產品再到臨床,這一技術的突破是科學家、企業、醫院、患者共同努力的結果。科學家承擔了柔性電極研發、解碼算法開發等工作,企業進行了產品測試、技術迭代等工作,醫院尋找適配患者,負責臨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并把產品安全、可靠地植入患者體內。患者也需要相當的勇氣同意手術、允許電極植入。
“作為人機交互技術,腦機接口是醫學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神經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繼宗說,我國技術研發能力不斷增強,部分技術加速進入臨床。
腦機接口,是大腦與外界設備溝通交流的“信息高速公路”。“簡言之,就是捕捉大腦電信號的微妙變化,解碼大腦意圖,實現‘意念’控制‘動作’,不動手也能隔空操控機器。”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說。
電極,好比腦機接口的“耳朵”,其性能決定著“聆聽”腦電信號的數量與質量。“北腦一號”采集信號通道高達128個。信號通道數越多,單位時間內傳輸信號量越多,同時做到時延越短,腦機解碼和控制反應才能越靈敏。
參與3例臨床試驗的科研工作者表示,探索永在路上,未來還將持續創新,努力為患者帶來更多福音。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