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戰歷史的光影映像
摘要:更是因為,這是首部反映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紅色電影,這是駐馬店首次在全國各大城市院線上映的影片,這是駐馬店首次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的電影,這是影片未在全國各大城市院線上映就斬獲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的電影,這是入圍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村電影展映的故事片...
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戰歷史的光影映像
——評電影《打鐵花行動》
□ 王太廣 李國寧
3月10日,由河北電影制片廠、駐馬店市委宣傳部、市老區建設促進會、黃淮學院等單位聯合攝制的抗戰題材電影《打鐵花行動》在全國各大城市影院同時上線,這對駐馬店人民來說是一件值得期盼的喜事。
《打鐵花行動》影片采用倒敘的手法,通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和生動形象的人物刻畫,講述了抗戰時期,共產黨員彭皓天奉上級之命,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駐馬店,重啟我黨的地下聯絡點,并成功說服匪首之女秀姑帶領山寨人員棄暗投明,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隊伍,巧借當地打鐵花的民俗文化發動武裝暴動,一舉粉碎了日軍搶占醫用資源夏枯草的陰謀,沉重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打鐵花行動》這部電影從主題選擇、內容表達,到編導創作、藝術展現等方面都是采用光影的藝術形式,以直觀、形象、感性、生動的手法,全方位詮釋了正與邪、血與火、愛與恨的戰事,把駐馬店人民的抗日故事描繪得跌宕起伏又扣人心弦,堪稱一部思想性、藝術性與地域性有機統一的經典之作。
紅色文化鋪就思想性底色
駐馬店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一片紅色熱土,紅色資源十分豐富。確山縣竹溝鎮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是劉少奇、李先念、彭雪楓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和工作過的地方,還是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的故鄉。駐馬店老區,作為中原的重要區域,在抗戰時期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這里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寇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詩篇。多年來,人們期盼能通過電影形式展現駐馬店的革命文物、傳統文化、風土人情和發展變化。在這塊紅色熱土上成長起來的作家劉康健、胡紅一為宣傳駐馬店的革命歷史創作了許多文學作品。為了盡可能地還原紅色歷史面目,兩位作家堅持以對革命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及對家鄉無限熱愛和對革命先輩的崇敬之情,專程到北京拜訪了新四軍二師、四師、五師、七師的先輩及后代們,詳細了解革命先輩抗戰的英雄事跡,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走訪了多名抗戰老兵,數次深入確山、泌陽等地與村民交談,了解抗戰故事和有關背景,不斷豐富創作內容,集中精力創作了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戰的電影劇本《打鐵花行動》。
正式上映的《打鐵花行動》電影,堅持真實性的藝術原則和正確的歷史觀,深度挖掘紅色文化內涵,按照藝術規律,把握時代脈搏,聚焦不同的人物群體,刻畫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展現抗戰時期的驚險故事,以紅色元素為基調,確保電影主題鮮明,導向正確。影片充分利用駐馬店革命老區的竹溝、焦竹園、老樂山、皇家驛站等紅色文化資源“富礦”,在尊重史料與史實的基礎上挖掘紅色資源,通過不畏艱難、英勇善戰、一往直前、舍生忘死等革命精神的展現,傳播紅色文化、塑造英雄形象、抒發民族情懷,使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戰時期可歌可泣、蕩氣回腸的壯麗贊歌在這里唱響,紅色基因在這里傳承,老區精神在這里弘揚。
諜戰情節呈現藝術性特色
電影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的傳播方式,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那些老舊的藝術表現手法已經無法滿足新時代受眾的視聽需求,必須以新的方式豐富電影的文化內涵。《打鐵花行動》之所以能吸引觀眾,影片中驚險、緊張、刺激而高深莫測、富于懸念的諜戰情節發揮了重要作用。彭老爺的女兒彭亞男和她的日本同學高林僑及神出鬼沒的日軍弓弩手、被日軍策反的國民黨警察局長張君、土匪副首領黑龍等人物行為迂回穿插,其間的打斗、槍戰、愛情等情節設置吊人胃口,最大限度地滿足觀眾的觀賞需求,給人以足夠的感官刺激和思維懸念。比如,彭亞男與高林僑到皇家驛站后,向彭亞男求婚成功的高林僑借著游玩的機會繪制當地地圖,以家鄉遭受瘟疫為由大量搜尋夏枯草資料。彭皓天由此認定高林僑就是日本特務,趁著彭亞男訂婚的日子回到彭家暗中尋找高林僑的特務證據。《打鐵花行動》影片在描摹抗戰事件、刻畫諜戰人物中,將一個個險象環生的故事情節熔諜戰戲、抗戰戲、愛情戲于一爐,以精彩細膩的手法展現了彭皓天與秀姑、彭亞男與高林僑的愛情故事,不僅有敵我雙方激烈戰斗的場景,也有慘遭奸細黑龍暗算跌宕曲折的情節,構思奇巧、敘事跌宕,扣人心弦、引人入勝。
《打鐵花行動》影片在描摹抗戰事件、刻畫諜戰人物中能夠將思想性、地域性、教育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起來,以光影的藝術形式進行形象表達,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增強民族精神的歸屬意識。
天中風物構成地域性原色
《打鐵花行動》第一句臺詞就是:“前面就到了駐馬店啦!”影片編導有意突出駐馬店地域特色,把真實的駐馬店巧妙地融入主題確定、情節設計和人物塑造上,以現實主義手法,通過對駐馬店風土人情、地域元素的細膩描繪,使原創作品呈現的同時兼具駐馬店地方文化與革命歷史年代感的影像效果,將觀眾帶入那個戰火紛飛又充滿抗爭精神的年代。通過駐馬店古樸的建筑、質樸的民風、熟悉的鄉音和真實的場景,構成了這場抗戰故事的活水源頭和生活底色,為影片的地域敘事創造了良好效果。
當這部反映駐馬店抗戰斗爭的電影在全國電影院線與觀眾見面后,駐馬店的觀眾看到所熟悉的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確山縣竹溝革命烈士陵園、中共鄂豫邊省委舊址、皇家驛站、老樂山、蔡洪坊等場景時無不激動萬分。當聽到電影主題歌《石榴花開紅滿天》時非常興奮,這是因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人物語言、行為邏輯都符合駐馬店的地域特征和駐馬店人的性格特點,整個故事顯得立體可信,當聽到耳熟能詳的叉扳、燒包、懟一壺、噴一會兒、盒子炮、串了圈等駐馬店方言后,感到無比親切。更是因為,這是首部反映駐馬店老區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紅色電影,這是駐馬店首次在全國各大城市院線上映的影片,這是駐馬店首次將在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播出的電影,這是影片未在全國各大城市院線上映就斬獲了溫哥華華語電影節“紅楓葉獎”的電影,這是入圍中國農民豐收節農村電影展映的故事片,這是省委宣傳部和市委宣傳部文藝精品創作重點扶持項目,這是駐馬店本土作家第一次通過電影形式展示駐馬店厚重文化、紅色資源、抗戰歷史,緬懷革命先烈的重要載體,這是中國老促會、省老促會和市老促會策劃并聯合拍攝的故事片。
世界著名藝術家海頓說過:“藝術的真正意義在于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電影《打鐵花行動》的編劇、導演、制片方均從強烈的使命感和愛國意識出發,藝術呈現中華民族同休戚、共命運的抗戰悲壯歷史,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奮力抗戰,挫敗日寇陰謀,戰勝日本侵略者的愛國主義信念,深深鼓舞了觀眾、教育了觀眾、感染了觀眾,喚起了當代中國人內心的集體記憶與思想共鳴,成為廣大群眾優秀的精神食糧,成為新時代具有較高思想品位、藝術價值和地域特色的電影佳作。
毋庸諱言,《打鐵花行動》影片還有一些值得斟酌的地方。一是彭浩天與秀姑商定,利用皇家驛站夏至節廟會舉辦打鐵花時發動武裝暴動,但暴動的時候,觀眾看到的只是爭取過來的土匪參加,而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出現;二是共產黨與日寇重點圍繞夏枯草醫用物資展開爭斗,但在武漢會戰中,沒有反映日軍士兵因高溫天氣而發生的瘟疫,以及急需夏枯草防暑降溫的情況;三是在100分鐘的影片中,有幾處人物的口型、配音、字幕三不照的情況,當然這些瑕不掩瑜。
(作者單位系駐馬店市老區建設促進會)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