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新|有一種精神,叫科學家精神
摘要:2023年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志中,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認可了科學家精神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通過接續奮斗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需要站得住腳的科技成果,也需要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
不久前,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能學院,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姚期智成為首任院長。他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匯報回國任教20年來培養人才、科研創新等情況,表達科技報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的決心。
6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向姚期智致以誠摯問候并提出殷切希望。勉勵他“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作出新的貢獻”。這封回信傳遞出黨中央對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的親切關懷與深深期許,也更加堅定了廣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攀登科學高峰、助力教育強國科技強國建設的信心與決心。
2023年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雜志中,刊登了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強基礎研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認可了科學家精神的重要意義,他指出:“我國幾代科技工作者通過接續奮斗鑄就的‘兩彈一星’精神、西遷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時代北斗精神等,共同塑造了中國特色創新生態,成為支撐基礎研究發展的不竭動力。”這些精神力量都對今天的科技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
回顧百年,華夏大地上的科學史,本身就是一部書寫科學家精神的歷史,從“嫦娥”探月到“長五”飛天,從“蛟龍”入海到航母入列……中國的科技發展一日千里,這背后凝結著我國無數科技工作者的智慧與汗水。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在他的帶領下,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先后爆炸成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成功發射。他將自己的科學報國夢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之中,向祖國和人民遞交了一份愛國科學家的時代答卷。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輕時眼見餓殍而痛心,把“解決吃飯問題”當作終生追求。他扎根稻田六十余年,培育出的雜交水稻為糧食持續穩定增產作出了卓越貢獻。
中國地質力學理論創始人李四光,用四年時間在東北平原進行地質勘探,一舉改變了中國“缺油”的局面,使中國油田得以大規模開發,并成為世界主要石油生產國的行列。
藥學家屠呦呦,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氯喹抗瘧失效、人類飽受瘧疾之害的情況下,她毅然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研究項目的重大研究任務。歷經380多次失敗終于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
科學成就離不開科學家精神支撐,科學家精神鼓舞科學工作者砥礪前行。科學家精神不僅給予廣大科技工作者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精神力量,也引領大批英才持續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的價值坐標,成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精神給養。
新時代新征程上,必須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講好新時代科學家的科技報國故事,讓科學家精神閃耀時代的光芒。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赟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每一位婦女都是時代的書寫人、追夢的奮斗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新時代婦女事業發展和婦聯工作紀實
-
書寫美美與共的時代新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系列述評之四
-
青春華章丨26年前的一場臺風 堅定習近平治水決心
-
第一觀察|總書記激勵巾幗之花綻放新時代
-
這里的蘋果,帶著“中國芯”飛上了太空
-
特稿|為促進全球性別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注入新動力——國際社會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出版發行
-
時政微觀察丨樹立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新的里程碑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出版發行
-
鞏固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系列述評之三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