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的背后到底有沒有功利
摘要:把“差生”踢掉,只讓優等生參加中招考試,升學率有保障,畢竟優等生考上的幾率是高的,有了高升學率,學校就能博得好名聲,榮譽獎金就容易到手了。當然,學校是不會承認為了升學率的,問題在于誰是傻瓜呢?近日,教育部發聲將重點整治功利化短視化等辦學行為,說明教育界存在著功利化短視化辦學行為。
石新宇
據報道,南陽市南召縣丹霞學校勸“差生”自愿放棄中招考試,引發學生家長不滿。此舉也被網友質疑為提高升學率。南召縣教育局稱,學校綜合考量,不是為了升學率故意踢掉差生,差生放棄中考可報考職業教育等,多幾個選擇。
南召縣教育局的回應讓人費解,既然報考職業教育等可以多幾個選擇,為什么要“勸”那些“差生”放棄中考呢?職業教育考試和中考都參加才是多幾個選擇呀。中招考試時如果發揮不好甚至蒙圈,優等生也未必鐵定能考上高中,學校為什么不“勸”優等生也參加職業教育考試呢?
學校“勸”所謂的“差生”放棄中招考試的做法,多年來一直都有,一直被詬病。之所以被詬病,原因起碼有兩點:一是學校剝奪了“差生”參加中招考試的權利,有歧視的成分。“勸”的確切意思是提建議,對方可采納也可不采納,但實際情況是,一旦“差生”同意,學校馬上就讓寫“自愿放棄中招考試承諾書”,并且要寫明“不反悔”。這哪里是“勸”,分明是逼迫嘛。如果是“勸”的話,還寫什么承諾書呢?顯然,學校自知做法不妥,讓學生寫承諾書可以把自己撇清。二是學校的目的明顯是提高升學率。把“差生”踢掉,只讓優等生參加中招考試,升學率有保障,畢竟優等生考上的幾率是高的,有了高升學率,學校就能博得好名聲,榮譽獎金就容易到手了。當然,學校是不會承認為了升學率的,問題在于誰是傻瓜呢?即使“不及師曠之聰”,也能夠“聞弦歌而知雅意”。把別人當傻瓜,自己就成了笑柄。
近日,教育部發聲將重點整治功利化短視化等辦學行為,說明教育界存在著功利化短視化辦學行為。“勸”成績不好的“差生”放棄中招考試,是不是功利化行為?如果不是,到底為什么要這樣做?放棄中招考試,“差生”的選擇到底是多了還是少了?那些“苦口婆心”地“勸”的學校,在教育學生誠實的同時,自己能不能掏心窩子地說一句實話?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