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摘要:在與社區黨建聯建下,鄢陵縣把“紅色課堂”搬進了翠微社區的“小區黨群服務站”,以微黨課、情景課堂等鮮活形式,將黨的政策理論、科學普及、主流價值等充分融入黨課學習中,讓其成為傳遞黨的聲音的“前哨站”。
把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看河南省鄢陵縣如何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鄭法魁 趙允利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范亞旭
98個單位、988個黨組織、994場次、31783名黨員同頻共振,學原著、悟原理,深刻領會蘊含其中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577篇有深度、有見地的調研報告“新鮮出爐”,133篇涉及花木、旅游、康養、黨建、鄉村振興等59個重大專項及13大類課題的專題報告“脫穎而出”;84個檢視問題立行立改、83個工作“堵點”限時打通、1580件惠民實事已經解決或正在研究解決……
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在尋根問本中重溫初心、踐行使命,在學思踐悟中擔當責任、砥礪前行,在細照篤行中聚力突破、靶向發力,在強力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的道路上步履鏗鏘。
“送講入戶”,逐個擊破基層學習難題
日前,在大馬鎮前張村,鄢陵縣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梁志偉以“堅持人民至上”為主題,為村部分黨員、入黨積極分子講授主題教育專題黨課。“我們要向百姓宣傳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讓百姓理解黨的政策,百姓才能支持黨的政策。”梁志偉說。
針對不同的學習培訓對象,鄢陵縣分領域、分行業量體裁衣,因人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圍繞“怎么學、如何干”,對全縣機關、鎮村、學校等8類820名基層黨支部書記進行專題輔導,既部署“過河”任務,又指導解決“橋和船”的問題;建立大家引領“平戰結合”機制,推動黨員干部分包聯系社區,在平時服務、戰時應急中當表率、勇擔當。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找到適合實際情況的主題教育學習形式尤為重要。
“有人帶著我們系統地學習”,這是大家最直接、最深刻的感受。一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的專題黨課贏得了熱烈掌聲,30余名社區干部和小區黨員齊坐一堂,用心聆聽黨課。在與社區黨建聯建下,鄢陵縣把“紅色課堂”搬進了翠微社區的“小區黨群服務站”,以微黨課、情景課堂等鮮活形式,將黨的政策理論、科學普及、主流價值等充分融入黨課學習中,讓其成為傳遞黨的聲音的“前哨站”。
關起門來講理論,是學習;把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鄉間小道,也是學習。在鄉村振興定點幫扶的陶城鎮東劉莊村,鄢陵幫扶工作組改變過去“一人讀、大家聽”的傳統理論學習方式,化身成為理論政策“宣講員”,走出黨員活動室,走進勞作的田野,走到農民黨員身邊,以“拉家常”的形式聊農村實際、談為民服務實踐,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四下基層,躬身篤行走好群眾路線
近日,柏梁鎮大王莊村村民王裕民心情煩躁。因贍養問題,他準備與養子對簿公堂。正在村里調研走訪的縣司法局調解員黃俊濤得知這一消息后,立即到王裕民家中了解情況。半個小時后,黃俊濤召集了王裕民的養子及村里的干部,在王裕民的家中召開了“多方會談”。黃俊濤從法律到人情、從人情到道德、從道德到輿論,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近4個小時的真誠勸說,說得王裕民的養子痛哭失聲,父子倆握手言和。
鄢陵縣堅持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更是主動介入,抓住不放,采取務實管用的方式方法,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鄢陵縣產業集聚區、公安局、衛健委采取一把手帶專家下基層進村入戶,與村民面對面進行交流討教,收集民情民意,解決實際問題。縣財政局撰寫的《關于鄢陵縣財政收支矛盾剖析的調研報告》,深入剖析了鄢陵縣當前財政狀況面臨的困難和原因,對下一步增加財政收入、壯大財政實力提出了科學的合理化建議。縣發展改革委撰寫的《鄉村振興戰略調研報告》,對鄢陵縣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提出了科學的發展對策。
針對優秀的調研成果,鄢陵縣把好的對策和建議進行了分解,并形成臺賬印發給相關部門,制定工作措施,推動問題解決,以確保優秀調研成果的優化、轉化。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抓好教育質量提升、科學推進“三塊地”改革、著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均為優秀調研成果轉化的范例。
用心用力,刀刃向內解決急難愁盼
辛紀倫今年66歲,因子女工作繁忙,平時都是獨居。前不久,老人突發血壓異常,處于危險狀態。緊急情況下,安裝在縣中心醫院的智能守護平臺系統后臺接到了辛紀倫的血壓測量結果報警,隨即安排專業醫護人員火速上門為老人進行了血壓測量、用藥指導,避免了意外的發生。
重點關注居家養老需求,創新推出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慢病管理、醫養結合一體化管理,是鄢陵縣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著力辦好群眾關心的“關鍵小事”的一個縮影。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鄢陵縣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樹牢造福人民的政績觀,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針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緩慢的問題,鄢陵縣制訂出臺了《鄢陵縣推進“固本強基”工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實施方案(試行)》,安排1000萬元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專項滾動資金,用于支持和獎勵有穩定性、長期性收入的實體項目,有效盤活農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增強村級黨組織“自我造血”功能,激活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為解決豐產不豐收問題,南塢、陶城、望田等鄉鎮,結合小辣椒種植優勢,引導各村組建小辣椒種植和產銷合作社30多個;大馬、柏梁、陳化店等鄉鎮,引導各村組建花木合作社40多個;彭店鎮慕寨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蓮藕種植專業合作社,吸收該村10戶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形式發展蓮藕種植140畝,探索出了致富的新路子,為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摸索出了成功經驗。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時下,鄢陵縣廣大黨員干部正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本領,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