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常興:廢棄地長出“江南風光”?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通訊員 楊明華)推門荷花香,水中魚滿塘;岸邊果飄香,稻浪泛青坡。

7月23日,走進汝南縣常興鎮柏丈屯村農民賴長見的田園,一派江南風光。“俺這60畝生態園,每年有幾十萬元的收入!”賴長見樂呵呵地說。
這片地原來是廢棄坑塘,綠藻浮,雜草生,垃圾漂。早些年,賴長見在村“兩委”的支持下,以每年600元的價格租下廢棄地。鏟淤泥、清垃圾、整岸線,硬是在廢棄地上建起3個魚塘和50畝可耕地。
種稻、養魚、栽藕,賴長見和愛人在辛勤勞動中孕育著豐收的希望。
當年夏天,蓮葉田田、荷花灼灼,魚鴨嬉水,稻蝦肥美,廢棄地長出“江南風光”。當年收獲美景,次年見到效益。秋后一算賬,10畝水面、5畝蓮藕和45畝稻蝦輪作田共收入了30多萬元。
賴長見鐘情于農業科技,成立了“常興鎮洪波科技推廣服務站”,從省農科院引進優質、高產的“南粳9108”,還從湖北省農科院引進“鄂蓮7號”等新品種,自己先種植,成功后再向鄉親們推廣。
“‘南粳9108’稻米顆粒飽滿、米質晶瑩剔透、入口香甜,營養豐富,畝產水稻700多公斤,大米每公斤10元仍很搶手。”賴長見說,而“鄂蓮7號”的特點是藕斷絲不連,吃起來脆甜,畝產蓮藕3000多公斤,每公斤14元,不出地頭客商爭著來拉。
鄉親們看到效益,競相種植。緊接著,賴長見成立了水稻種植合作社,推行統一種植品種、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控、統一技術指導,實現良田、良種、良法配套。同時,賴長見還以高于市場0.5元的價格,回收水稻,讓鄉親們吃上“定心丸”。
以水興農產業旺,科技加持收入長。盛夏的柏丈屯村,稻秧翠綠,白鷺起舞。賴長見正帶領鄉親們,共同唱著“荷塘月色”的“豐收歌”。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