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村莊叫西遞
有個村莊叫西遞
石新宇
西遞是一個村莊的名字。這個村莊在安徽省黟縣,距縣城不遠,四面環山,南面臨水。村中有100多戶人家,房屋全部是標準的徽派建筑,青瓦白墻。遠遠望去,與附近其它村莊沒有什么區別,但這個村莊是寫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
西遞村依山傍水,村東側是一片平整的開闊地。西遞村村民全姓胡,村中有四五條大路,十余條小巷。不論大路還是小巷,路面全部由青黑色的石板鋪成。黟縣盛產青黑色的石頭,石質堅硬,是上好的建筑材料。村民告訴我,黟就是黑色的意思,村民房屋的地基也都由青黑色的石頭砌成。房屋多是兩層樓房,下面的一層僅院中的墻上有窗子。村民家家都有院墻,院墻一層半樓高,比其他村子的院墻高出一半,且院墻無窗。村民的院子都不大,但很整齊。院子被高大的院墻圍住,形成一個個小天井。為便于采光,每家每戶堂屋的門都敞著。
讓我感到奇怪的是村莊的名字和高高的院墻。村民告訴我,他們村的水是自東向西流的,村名取東水西遞之意。一位偉人說過,東水西流的地方必然富得流油。現在的西遞村真的是富得流油。每天都有來自天南海北的朋友到該村參觀,僅門票收入就讓村民小康了。但在幾百年前,西遞村卻是非常窮的地方。黟縣古時屬于徽州。徽州有諺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向外一丟。意思是徽州山多路險田薄,男孩子生在徽州是前世未修行到家,很不幸,長到十三四歲就要離開家四處跑著經商生活。西遞村就是一個田地貧瘠交通不便的地方。為了活下去,男村民多外出經商,家中長年只有老人、婦女和孩子,院墻壘那么高是為了安全。
西遞村的房屋均為磚木結構,大都有二三百年的歷史。每家都有古色古香的衣柜、桌椅,堂屋的門柜上還有對聯。最有名的對聯是清初商人胡元熙的舊居聯,上聯是“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下聯是“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此聯道出了一代又一代西遞村人的人生信條。原來早在明朝初年,西遞村人便認識教育的重要性。他們經商發財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興辦學堂,所以幾百年來西遞村為官的人很多。這些人走出去后大都沒有忘記家鄉。不少村民驕傲地指著他們的房屋對我說,他們想修理工繕房屋,要先向政府打報告,政府同意后才能動工,因為他們的房屋是文化遺產,不能隨便修的。
漫步西遞村中,可以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隨處可見人文關懷思想的體現。
走出西遞村后,我一直在想,假若西遞村的先民們經商發財后攜家中老小到大城市或其他富裕的地方生活,或者把錢用在吃喝玩樂而不是教育上,這個村莊還會被寫進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嗎?
責任編輯:石新宇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