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領新征程】攥緊中國種子 端穩中國飯碗
摘要:一定要把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總書記在考察中為如何打造農業的“種子芯片”指明了方向。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這一次總書記對種業創新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兩次到海南考察南繁科研育種工作,小小的種子在總書記心里的分量始終是沉甸甸的。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須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新時代育種人在新征程上不斷勇攀農業科技高峰。

得天獨厚的熱帶氣候條件讓海南三亞一帶成為我國重要的南繁育種基地,2月是水稻拔節生長的關鍵期,中科院院士謝華安在田間細心觀察著耐儲存水稻新品種的長勢。這已是82歲老院士南繁育種的第51個年頭了。

40多年前,謝華安院士在南繁基地選育出了中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汕優63”,為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作出了貢獻。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海南考察,冒著30多攝氏度的高溫專程來到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察看水稻長勢,了解育制種情況。總書記指出,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

一定要把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成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總書記在考察中為如何打造農業的“種子芯片”指明了方向。當年底,三亞崖州灣科技城開始籌建。2021年5月,公共科研平臺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正式成立,改變了各地科技人員背著育種材料南北輾轉、各單位“關起門育種”的狀態,南繁科研也從季節性向常年研究轉變。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到海南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這一次總書記對種業創新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他強調,要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集中攻關,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

初春時節正是“95后”博士生孫茜最忙的時候,從白天到晚上,從玉米地到實驗室,孫茜和伙伴們潛心探索通過基因工程改造玉米蛋白品質。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扎根南繁熱土,快速成長為農業科研主力軍。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每一位婦女都是時代的書寫人、追夢的奮斗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新時代婦女事業發展和婦聯工作紀實
-
書寫美美與共的時代新篇——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系列述評之四
-
學習新語|總書記為“她”點贊
-
青春華章丨26年前的一場臺風 堅定習近平治水決心
-
第一觀察|總書記激勵巾幗之花綻放新時代
-
特稿|為促進全球性別平等和婦女全面發展注入新動力——國際社會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出席全球婦女峰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講話
-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婦女兒童和婦聯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出版發行
-
時政微觀察丨樹立全球婦女事業發展新的里程碑
-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的重要思想學習讀本》出版發行
-
鞏固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系列述評之三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