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果唐柏映古剎 北泉清流滌碑林
摘要:據《家山記》一書記載:北泉寺周圍曾有“蘭州”“竹澗”“相徑”“松關”“龍門”“碧巖”“玉花亭”“時思館”“豹溪橋”“仁智樹”等勝跡。這些北泉勝景瑰美綺麗、蔚為壯觀,在確山舊志上被稱為“確山十景”。
當你深情凝望北泉古剎,它也在以一位智者的眼光打量著你,帶著滿身霜華,倚靠在千年古樹下——
隋果唐柏映古剎 北泉清流滌碑林
□ 許偉
小暑已過,盛夏開啟。趁著暑期,市民攜家帶口,走近近郊文旅景點,游玩賞景,感受天中文化厚重以滄桑。
7月8日,小暑節氣后第一天,熱浪滾滾中,千年古剎北泉寺迎來暑期游客的光顧。
北泉寺位于市區西南約15公里處,始建于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歷史曾多次改名,舊名叫天宮,后改樹佛寺,到唐朝時改名資福禪寺,宋代又改為壽禪院。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稱北泉寺。”
古樹參天、古剎森森,清泉流波、碑林風華。北泉寺分布著植于隋唐時期的4棵銀杏樹與2棵圓柏,歷經千年風霜雨雪,樹身已長滿青苔與綠藤,盡顯古態龍鐘,卻依然蒼勁挺拔、枝繁葉茂,被人們稱之為“隋果”“唐柏”。古樹下,八卦九曲池的清泉從大佛殿的蓮花座下流出,聲響潺潺,水流清淺,呈現“地涌金蓮,暗水浮花”“流觴曲水”的景觀。據《確山縣志》記載:北泉寺水質純凈,清涼甘潤,汲泉烹茶,甘美香冽,凡游人來泉者,皆以痛飲此水為快。在古樹旁邊,碑石林立,雕刻古樸,字跡多數已風化模糊,留給后人的只有猜測與遐想。在千年白果樹下,不少市民祈福祝愿,系下象征美好祝福的紅絲帶。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歷來是文人墨客的游覽勝地和隱居地。據說宋代的夏侯沖、曹祥、魏著和賀滇等人,集聚在此吟詩作賦,寄情山水,著文立論,抨擊時弊。賀滇著有《家山記》一書流傳至今。由于歷代的修復和擴建,北泉寺的古建筑群造型古樸,結構典雅。據《家山記》一書記載:北泉寺周圍曾有“蘭州”“竹澗”“相徑”“松關”“龍門”“碧巖”“玉花亭”“時思館”“豹溪橋”“仁智樹”等勝跡。這些北泉勝景瑰美綺麗、蔚為壯觀,在確山舊志上被稱為“確山十景”。
北泉寺內,建有顏魯公祠一座。祠堂前,巍然挺拔著一棵古銀杏樹,樹高20多米,胸圍近5米,樹齡1400多年。由于銀杏樹生長在兩座房屋之間,造成樹冠近扇面形,樹干及側枝的表皮成順時針方向扭轉。雖歷經千年,但仍枝繁葉茂、郁郁蔥蔥。據載,這棵古銀杏樹就是當年顏真卿殉節處。唐朝德宗年間,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唐,80歲高齡的顏真卿受命前往招撫,結果被叛軍囚禁于此。任憑叛軍百般威逼利誘,顏公堅貞不屈,最后被縊死在這棵銀杏樹下。后人為懷念顏真卿的高風亮節,就在該樹下建一祠堂,稱顏魯公祠。如今,這棵雄壯的古銀杏樹如同顏真卿的高尚品格,屹立不倒,令人肅然起敬。
寺院內古樹林立,蒼龍遒勁,冠如華蓋,盡數被人們完好保護。最大的一棵銀杏樹樹圍7.15米,枝葉繁茂,遮天蔽日,置身樹下,頓覺神清氣爽,地涼風輕。據說此樹曾遭雷擊,枝干被劈開,樹干內可擺八仙桌,四人對飲,互不相礙。如今,樹皮四周又生新樹,根深葉茂,碩果盈枝。那處因遭雷擊被火熏燎的痕跡,至今尚存。
隋果唐柏映古剎,北泉清流滌碑林。從歷史煙云深處走來的北泉寺,是厚重天中歷史文化的記錄者,繁華與落魄、毀滅與新生,都是它的歷史注腳。如今,在新時代大背景下,文化旅游日益興盛,環保理念深入人心,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北泉寺如何更好地傳承與保護,在文旅融合發展中進一步發揮效能,需要引起社會的深思。
當你深情凝望北泉古剎,它也在以一位智者的眼光打量著你,帶著滿身霜華,倚靠在千年古樹下……
責任編輯:張遠征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