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防范精神疾病患者噎食
噎食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狹窄部,甚至誤入氣管,引起呼吸窒息。
為什么精神疾病患者容易發生噎食?
精神疾病患者因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發生錐體外系不良反應時,容易出現吞咽肌肉運動的不協調,抑制吞咽反射,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容易出現噎食;患有腦器質性疾病如帕金森氏綜合征的患者,因吞咽反射遲鈍,如果搶食或進食過急會發生噎食;癲癇患者在進食時抽搐發作也可能導致噎食。此外,患者在意識不清的狀態下進食也可引起噎食。
如何準確判斷精神疾病患者發生噎食?
精神疾病患者噎食出現較突然,及時的發現及搶救非常重要。噎食程度較輕者會表現嗆咳、呼吸困難、面色青紫、雙眼直瞪、雙手亂抓,四肢抽搐;嚴重者意識喪失、全身癱軟、四肢發涼、大小便失禁、呼吸和心跳停止。
怎樣有效預防精神疾病患者噎食?
對噎食患者的護理應以預防為主,以下措施可以有效預防精神疾病患者噎食的發生:
1、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不良反應,評估有無吞咽困難,尤其是對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物的老年患者,要做到正確的判斷。
2、對吞咽反射遲鈍者,噎食風險高的患者,護里人員(監護人)應給予軟食,必要時給予半流質或流質飲食,避免帶骨、帶肉以及圓形、橢圓形的食物。
3、加強飲食護理,對吞咽困難的患者,應專人守護,盡可能給患者流質飲食或喂食。對于搶食及暴飲暴食的患者,護理人員(監護人)應專人看護,協助患者單獨進食,盡量控制進食量,通過教育并幫助患者改變不良的進食習慣。
4、針對藏匿食物、有偷進食習慣的患者,一定要在患者進餐后檢查患者有無收藏食物,因其收藏起來的一般都是便于儲藏如饅頭等比較干硬的食物,并且他們進食速度較快,這樣更加加大噎食的風險,所以檢查應當更加細心。
精神疾病患者較普通人群發生噎食的風險高,但如果能夠及時準確地評估,并按照以上要求認真去做,就可能有效降低精神疾病患者噎食發生的風險。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劉秋麗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