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黨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摘要:要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持續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牢牢把握新時代新階段紀檢監察工作的歷史使命和職責任務,推動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和澎湃動力,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
□王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站在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時刻,我們要深刻認識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重溫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是為了汲取智慧力量,賡續奮斗精神,以黨史之“光”照亮前行之路,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
學好黨史堅定理想信念。欲知大道,必先知史。誕生于風雨如晦、災難深重舊中國的中國共產黨,用百年的時光帶領近代以來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答案就蘊藏在波瀾壯闊的黨史之中。我們回顧和學習黨的光輝歷史,能更清醒地認識我們從哪里來、往哪里去,更深刻地理解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更加堅定理想信念,毫不動搖地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黨員干部要善于從黨史中汲取養分,補足精神之“鈣”,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筑牢初心使命。
學好黨史淬煉黨性修養。中國共產黨史是一部成長史、創業史。回望歷史,無數革命先輩為我們留下了涵養黨性的生動實踐和寶貴經驗,我們要不斷從革命前輩身上汲取營養和智慧,淬煉黨性,踐行宗旨。廣大黨員干部必須把學習黨史作為強化理論武裝、提升政治素質、提高黨性修養的重要方法、重要途徑,在強化黨史學習中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黨性教育,不斷陶冶情操、涵養品格、厚植正氣,始終做到堅持理想信念不動搖、革命意志不渙散、奮斗精神不懈怠,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學好黨史厚植為民情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黨人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奮斗史。廣大黨員干部要從黨史中汲取血濃于水的深厚感情,增強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進一步在內心深處厚植為民情懷,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鼓起開啟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凝聚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書寫新時代為民服務的新篇章。
學好黨史強化擔當作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就是為了增強本領,為人民辦實事。廣大黨員干部要自覺把紅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靈魂,在真學真用中不斷汲取寶貴經驗,找問題、找思路、找辦法,提高自己應對改革發展難題的能力和本領;不斷增強歷史擔當,敢于直面風險挑戰,提高干事創業本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履職盡責,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要大力發揚“三牛”精神,在新征程上接續奮斗、開拓創新、勇往直前。
學好黨史勇擔時代使命。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廣大紀檢監察干部要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走在前、做表率。要從黨的百年歷史中汲取營養,堅定理想信念,持續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牢牢把握新時代新階段紀檢監察工作的歷史使命和職責任務,推動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凝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強大合力和澎湃動力,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著力營造保障現代化建設順利實施的良好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100周年。
(作者系泌陽縣象河鄉紀委干部)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