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依靠合作社 走上小康路
摘要:經過幾年的發展,威昂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今,他們經營的合作社先后獲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駐馬店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駐馬店市優秀農民合作社”“全市先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榮譽稱號。
記者 陳 司
玉米收獲機械在大田里來回奔馳,一個個碩大的玉米棒被裹進機倉。10月10日,在上蔡縣無量寺鄉吳宋村平坦如砥的玉米大田里,機聲隆隆戰秋收的景象映入眼簾。收玉米、運玉米、曬玉米,上蔡縣威昂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卡和丈夫宋丙強忙得連喝口水的工夫都沒有。收割機手在田間作業,他們夫婦二人就協助工人進行轉運、脫粒、晾曬。看到滿院子的玉米,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宋丙強告訴記者,今年合作社種植了2000畝玉米,因夏秋雨水較多,淹死了100畝。盡管如此,由于耕種及管理精細,今年種植的玉米畝產在500公斤以上。依托種植合作社成立的威昂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耕種及收獲各類機械30多臺,目前土地收獲已接近尾聲。同時,他們還組織機手加班加點幫助所托管土地的群眾收獲花生、玉米5000畝。
據悉,2006年以前,宋丙強和林卡在家鄉吳宋村干了10年面粉廠生意。隨著大型面粉加工企業的崛起,廠子的業務逐漸減少。于是,夫婦二人一商量,便雙雙到北京當起了“北漂族”。經過幾年的辛勤打拼,他們小有“斬獲”。2012年,他們聽說家鄉鼓勵支持土地適度規模經營,便回到家鄉,在鄉、村兩級的協調幫助下,流轉土地2500畝,采取將流轉過來的“上等地”與其他沒有流轉土地農戶的“下等地”進行置換,最終形成了連片規模經營的格局。
種小麥、玉米,栽梨樹、桃樹,在林下養鵝、土雞。為了不走尋常路,他們積極發展“綠小麥”“黑小麥”種植,不僅高產,而且營養價值高。同時,他們還重建了石磨面粉加工廠,生產“綠麥面”“黑麥面”及掛面,一上市受到市場青睞,商場、超市的柜臺和一些單位、團體客戶也紛紛上門訂購。經過幾年的發展,威昂種植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如今,他們經營的合作社先后獲得“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駐馬店市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駐馬店市優秀農民合作社”“全市先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榮譽稱號。
談到未來的發展,宋丙強夫婦二人表示,希望有識之士能夠加盟他們的事業,利用現有的農業、生態資源,共同發展集休閑、觀光、采摘、垂釣、餐飲、游樂設施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奔小康,助力鄉村振興,描繪更加美麗宜居的農村新畫卷。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