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谷田名稱的由來
摘要:熱心腸的尼姑們看到庵前這個地方太小,趕集的人們太擁擠,就把庵西邊的一塊稻田改為貿易場所。馬谷田鎮出土的石碑顯示,馬谷田歷史悠久,漢朝時就劃為鎮。該鎮相繼榮膺“中州名鎮”“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等稱號。
王有震 王海燕
很久以前,泌陽縣馬谷田鎮是一個不知名的小村莊,村西頭有一個庵,里面住著幾個尼姑。當時的街在村東的和尚廟,廟里有不少和尚。可為什么稱其為馬谷田呢?這里面有一段傳說。
有一年夏天,炎熱的太陽炙烤著大地,趕集的人汗流浹背、口干舌燥。那時候沒有賣茶的,趕集的人只有到和尚廟里找水喝。這個廟里的和尚一個比一個懶,誰也不去挑水,所以再渴的人也別想在這里喝到水。這件事被村西頭庵里的尼姑們知道了。善良的尼姑把趕集的人領到尼姑庵里送上茶水,人們得以解除干渴打起精神去趕集。
從那時起,每逢集日,尼姑庵前總是有幾大盆溫涼的竹葉茶水,供人們無償飲用。時間久了,趕集的人們到這里歇腳、飲茶成了習慣。后來有些商人干脆把貨物搬到這里售賣。這樣,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興隆,這里慢慢變成了繁榮的貿易中心。而原來的和尚廟集市變得冷冷清清。
熱心腸的尼姑們看到庵前這個地方太小,趕集的人們太擁擠,就把庵西邊的一塊稻田改為貿易場所。慢慢地又蓋了很多房子,一條街便自然形成了。可是叫什么名字呢?由于庵中為首的尼姑姓馬,街又是建在稻田地里,鄉親們就叫它“馬姑田街”了。不知道什么時候,人們又把“姑”字寫成了“谷”字,后來就叫“馬谷田”了。
《泌陽縣志》記載:“馬谷田興集于明代,清代以前因臨泌陽至信陽的交通要道,故集市貿易興盛,有銀行、金銀首飾店、‘山陜會館’。”馬谷田鎮出土的石碑顯示,馬谷田歷史悠久,漢朝時就劃為鎮。近日,在該鎮的馬道村,又驚現世間少有的220年前的清代“武魁”牌匾。
如今,風景秀麗的馬谷田鎮森林覆蓋率在33.7%以上,被譽為“豫南天然氧吧”。該鎮相繼榮膺“中州名鎮”“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等稱號。馬谷田鎮四通八達,上(海)武(威)高速公路和阜(陽)(隨)州高速公路成“十”字形在境內交織,信(陽)南(陽)省道貫穿其全境。這里以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旖旎的旅游自然風光和迅速發展的特色經濟享譽省內外。特別是下河灣冶鐵遺址,是集采、冶、煉于一體的戰國秦漢時期的官營冶鐵遺址,在中原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