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熱不一定是感冒,還需警惕腦膜炎
摘要:彭放
彭放
寶寶發燒,家長大多會認為是感冒了。然而,如果孩子發燒且伴隨嘔吐、頸項強直等癥狀,則要考慮一種比感冒嚴重得多的疾病——細菌性腦膜炎。細菌性腦膜炎是兒科常見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在抗生素應用于臨床以前是一種致死性疾病,現在愈后效果雖大為改觀,但病死率仍然較高,且幸存者中30%~50%遺留永久性神經系統后遺癥。
近日,由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牽頭制定的《兒童社區獲得性細菌性腦膜炎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以下簡稱《共識》)發布,通過建立規范化診斷、治療和隨訪流程,旨在提高兒童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治水平,最大程度地減少并發癥,降低致殘、致死率及復發率。本文執筆者之一、首屆湘雅名醫、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主任尹飛教授表示,細菌性腦膜炎一旦發生,病情兇險、進展快,家長應提高警惕,及時發現寶寶的異常表現,盡早就醫。
孩子發燒以為是感冒,竟被確診為腦膜炎
“開始以為只是感冒,沒想到是細菌性腦膜炎!”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小兒神經專科病房,4歲的浩浩(文中患兒均為化名)經過十多天的治療即將康復出院,媽媽肖女士說起兒子的病情仍然后怕。兩周前,浩浩出現發燒、嘔吐,肖女士憑經驗給他吃了退燒藥后體溫下降。沒想到,第二天孩子的體溫再次升高,接連吐了四五次,且精神不好、脖子強直。在醫院通過血液檢查、腦電圖、腰穿等一系列檢查,浩浩被確診為肺炎球菌性腦膜炎,好在送醫及時,目前恢復良好。
此前,6個月大的樂樂病情更為兇險。樂樂發燒、前囟隆起兩天后就診,被確診為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盡管醫院馬上采取了抗生素治療,但孩子的腦脊液壓力不斷升高,出現硬膜下積膿、靜脈竇血栓形成等嚴重并發癥,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兒科重癥監護室搶救了1個月才轉危為安。
小嬰兒發熱且精神差就要引起警惕
尹飛介紹,兒童細菌性腦膜炎多發生在5歲以內,尤其是嬰幼兒。發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外傷性或先天性解剖結構缺陷(如皮毛竇、腦脊液耳漏或鼻漏等)、營養不良、未接種相關疫苗等。近期有呼吸道或鄰近器官(耳道和鼻竇)感染、腦膜炎高發地區旅行史、與細菌性腦膜炎患者密切接觸者,患病概率增加。
細菌性腦膜炎大多急性起病,表現為發熱、精神狀態和意識改變、嘔吐、頸項強直、驚厥發作等。如果出現嚴重的顱內壓升高,患兒還可表現出血壓升高、心動過緩和呼吸困難等。
尹飛提醒,嬰幼兒細菌性腦膜炎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可表現為發熱、驚厥、前囟隆起、意識改變等,但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表現不典型。尤其對于小嬰兒來說,一旦出現發熱且精神差,家長就要引起警惕,及時帶孩子就診。《共識》中也特別強調,對于幼兒患者,不能因為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和(或)體征就排除細菌性腦膜炎的診斷,醫生應進行腦脊液檢測來確診。
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共識》中提出,細菌性腦膜炎的常見病原隨年齡變化而不同:1-3月齡,常見病原菌為大腸埃希菌、B族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大于3月齡,肺炎球菌最為常見,且隨年齡增長所占比例逐漸升高。
“上述常見病原菌中,大腸埃希菌目前沒有針對性疫苗,B族溶血性鏈球菌多由母體傳染,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則可以在寶寶出生后通過接種相關疫苗來預防。”尹飛介紹,不光是腦膜炎,肺炎球菌還可引起菌血癥性肺炎、菌血癥等侵襲性疾病,是一個未被引起足夠重視的兒童“健康殺手”。
據統計,我國5歲以下兒童每年約發生174萬例嚴重肺炎球菌性疾病,其中約3萬兒童因此失去生命。以肺炎球菌性腦膜炎為例,該病引起的后遺癥比例高,大約每3個肺炎球菌性腦膜炎患兒中就有1個會出現后遺癥,表現為智力低下、腦癱、耳聾等。
肺炎球菌疫苗是預防肺炎球菌感染的最有效手段,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得到了廣泛驗證。世界衛生組織已將肺炎球菌性疾病列為需“極高度優先”使用疫苗預防的疾病。遺憾的是,該疫苗暫未被納入我國國家免疫規劃,需要自費接種,因此被不少家長忽視。
肺炎球菌疫苗建議在1.5月齡時開始接種
“初生至1歲兒童是肺炎球菌性疾病侵襲的高風險人群,尤其是6-11月齡兒童。”尹飛表示,寶寶出生時能從媽媽體內獲得母傳抗體,6個月以后,母傳抗體幾乎消耗殆盡,而此時寶寶自身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更易受到肺炎球菌侵襲,發生菌血癥性肺炎、腦膜炎等侵襲性疾病。平均而言,75%的侵襲性肺炎球菌病例發生在2歲以下兒童。
肺炎球菌疫苗最早可在1.5月齡接種第一針,之后每劑間隔4周,在12-15月齡加強一劑。家長們需要注意的是,應在疾病高發期前為寶寶做好準備,基礎免疫需要在6月齡之前完成。因此,為了避免寶寶因生病或其他原因錯過接種時間,建議家長在寶寶1.5月齡時開始接種。目前在市內各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可以完成肺炎球菌疫苗的接種。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