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雙皮鞋
摘要:張建偉皮鞋在當今社會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可是身份的象征。那時候,一般是城里有頭有臉的人才能穿得起皮鞋,一般人想買一雙皮鞋穿是很難的事。所以,幾
張建偉
皮鞋在當今社會已不是什么稀罕物,但在上世紀80年代初那可是身份的象征。那時候,一般是城里有頭有臉的人才能穿得起皮鞋,一般人想買一雙皮鞋穿是很難的事。所以,幾十年過去了,我對自己買第一雙皮鞋的事仍然記憶猶新。
我是1984年考入駐馬店商業學校的,學制兩年。學校的前身是駐馬店地區商業干校,位置在一五九中心醫院(現九九0醫院)隔壁。這個醫院里梧桐樹特別多,我們學校梨樹多,又大又矮,我們經常坐到梨樹上吃飯。學校旁邊還有一個牛奶廠,不知哪位同學編了一個順口溜:一五九的梧桐商校的梨,奶廠的母牛花肚皮。
駐馬店商校1983年開始通過高考統一招生,當年是第一屆,招了一個班,第二年招兩個班。記得那時,學校還有兩個培訓班,培訓全地區商業系統干部。不過前幾年回駐馬店,發現商校沒了,改成駐馬店三高了,我那曾經的商校卻轉型了。
當時,學校里有幾個城市學生,他們穿皮鞋,還穿喇叭褲。農村來的學生,最好的就是解放鞋,也沒幾雙。那時,很羨慕人家有皮鞋穿。哎呀!那皮鞋配喇叭褲咋就那么帥呢!
我家是“一頭沉”家庭,父親在外地工作,母親在家種地。1986年春節,父親回家過年。有一天,父親讓我給他的皮鞋擦擦油,我遲疑了一下,說我不會。父親看看我,沒說話,就自己擦了。家里供3個學生在城里讀書,父親工資才40元,還要給生產隊貼錢買工分。看著父親閃閃發光的皮鞋,我更想買一雙,但我們家肯定買不起,我也就沒敢提想買皮鞋的事。
轉眼到了1986年夏天,我實習結束要畢業了,在學校等分配。一天,班主任到宿舍說,學校招待所里有100套被褥要拆洗,有沒有同學愿意干,被褥拆洗完了還要縫好,每套工錢5角,學校提供洗衣膏。正陽縣的一個同學說愿意干,就攬下了這個活兒。晚上這個同學就找到我商量,讓我跟他一起干,工錢平分。我說拆洗還湊合,就是不會縫,那同學說他會縫。
我們倆說干就干,5天就掙下50元,每人25元,還捎帶學會了縫被子。這是我人生第一桶金。畢業之后,我就用這第一桶金給自己買了一雙三接頭皮鞋和一條喇叭褲。我穿上心里美滋滋的,走路都不敢踩泥地,夜里睡覺也恨不得放到被窩里。皮鞋這個夢想在我心里深深扎了根,每每在困難和受挫的時候,我總用“皮鞋”來提醒自己為夢想不要放棄。皮鞋不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種對于美好明天的殷切盼望。這是我的第一雙皮鞋,也是那時靠勞動實現的第一個小目標。
誰知,40年之后,原來款式單一的皮鞋現在變得多樣,別具美感。可是,竟然很少人去穿皮鞋了,現代人開始強調環保、養生、天然等理念,布鞋因為具有透氣養身的特點,受到人們的喜愛。現在穿布鞋,再也不是貧窮的無奈接受,而成為了一種時尚的選擇。而且現在人買鞋如果不想逛街,還可以網購,購物網站上“篩選”“推送”等功能,能夠讓人快捷而集中地進行瀏覽,找到心意的“寶貝兒”,付款后,兩三天就能送到家。
改革開放40年,給我們帶來很多變化,國家越來越富強,人民群眾生活越來越美好。我們伴隨著這個時代一路走來,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也有很多感悟和思考。今天買一雙皮鞋,對我來說早已不算什么難事,但時至今日我還是時常想念買第一雙皮鞋的事。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