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振鐸出訪“帶回”東方歌舞團
摘要: 1954年鄭振鐸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受到印尼總統蘇加諾接見,左起:黃鎮、鄭振鐸、蘇加諾、戴愛蓮、周而復。 東方歌舞團是在周總理指示下,于1962年成立的

1954年鄭振鐸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尼西亞時,受到印尼總統蘇加諾接見,左起:黃鎮、鄭振鐸、蘇加諾、戴愛蓮、周而復。
東方歌舞團是在周總理指示下,于1962年成立的演出團。該團的創立,與鄭振鐸先生有著密切的關系。
今年是鄭振鐸誕辰120周年,罹難60周年。“建國以來頻遠出,亞歐名都留行蹤,論學談藝致互益,睦誼敦交亦一功。”這是60年前鄭振鐸為國犧牲后,他的老友葉圣陶寫的幾句悼詩。
出訪印度緬甸 學習當地歌舞
新中國成立之初,鄭振鐸曾多次領命出國做文化外交工作。當時,我國和一些亞洲國家的交通還非常落后,1951年鄭振鐸參加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印度和緬甸,去印度在路上就花了1個多月時間。
1951年那次派出的文化代表團共15人,在印度訪問41天、緬甸訪問18天,在兩國主要城市展出中國古代和現代的藝術品、敦煌壁畫摹本以及反映新中國建設成就的圖片等,吸引兩國二十幾萬人參觀。
1954年,鄭振鐸奉命再訪這兩個南方鄰國。這次他以文化部副部長的身份擔任文化代表團團長,主要任務是藝術表演,因此,這是新中國首次派出以歌舞演員為主的大型代表團。12月6日飛抵德里,甘地夫人親自迎接。9日,代表團舉行訪印首場演出,尼赫魯女兒致歡迎詞,鄭振鐸也講了話。代表團在德里一連演出四晚。
在緬甸當時的首都仰光,他們同樣受到歡迎。1955年1月23日是中國傳統的除夕,代表團收到國內寄來的《中緬友好歌》,便趕緊排練。第二天首演,緬甸總統、總理等出席觀看,原定觀眾6000人,實際20000人以上。
這次率團出國,團員們在鄭振鐸的鼓勵下,學了一些印、緬歌舞,他們在國外放棄休息排練這些節目,回到廣州后作了匯報演出。周總理對代表團出色的工作極為滿意,讓全體演員在京休整,等待新的指示。
印尼總統看演出 臨別贈樂器
1955年4月,周總理和陳毅副總理去印尼出席萬隆會議。周總理一行回國后,印尼總理又來華訪問。為進一步加強中國和印尼之間的友好關系,周總理決定再命鄭振鐸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原班人馬去印尼訪問。
這次出訪,鄭振鐸的想法更加明確:不僅要送去中國的歌舞藝術節目,還要學會幾個對方的優秀節目并帶回中國。7月1日晚,鄭振鐸去獨立宮拜訪印尼總統,并陪同總統觀看首場演出。印尼總理和所有部門的官長全都出席,觀眾共1500人,演出3個半小時。3日晚首場公演舉行,很多人站著看演出。代表團7日晚在雅加達舉行最后一場公演,由于預料會有很多觀眾,索性就在獨立廣場上搭了一個露天戲臺。觀看演出的有5萬人。
11日,鄭振鐸到茂物總統行邸向總統辭行,總統特意把印尼的民族樂器安格隆送給他。訪問印尼兩個月后,9月4日代表團回京。
保留三國節目 成立東方歌舞團
代表團回京后,曾在國務院小禮堂作匯報演出,演出內容還包括從3個國家學來的節目。周而復后來在《懷念鄭振鐸同志》一文中回憶:“周恩來總理看了演出,指示要把這些節目保留下來,少數演員也被留在北京,不回原單位了。亞洲一些國家的舞蹈音樂節目積累得越來越多,根據恩來同志的指示,成立了東方歌舞團……《印中友好歌》《梭羅河之歌》和《啊喲,媽媽》等歌曲風行一時,在中國人民當中廣泛流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鄭振鐸就是東方歌舞團的創始“團長”。
東方歌舞團老團員王犁在《周總理和東方歌舞團》一文中回憶,1964年周總理對他們說:“東方歌舞團進行的是革命工作,要為亞非拉的民族革命服務,不要怕到艱苦的地方去,要做一個徹底的革命文藝工作者。要像毛主席說的,四海為家,志在千里。”并且還特地提到:“如果出去回不來怎么辦?那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必馬革裹尸還’。”周總理為什么會特地提到“如果出去回不來”的問題呢?我想,他老人家一定是想起了在1958年再次率領文化代表團出國,因飛機失事而以身殉職的鄭振鐸先生。
(摘自《解放日報》 陳福康/文)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