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兒童常用網絡語言 想夸“真厲害”開口變“666”
摘要: 如果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網絡原住民,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互聯網時代,那么網絡語言往往就是孩子們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流行語。在日前由82名來自北京、西安、廣州等10個城市的


如果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網絡原住民,從出生開始就生活在互聯網時代,那么網絡語言往往就是孩子們生活中頻繁使用的流行語。在日前由82名來自北京、西安、廣州等10個城市的兒童調研員發布的《2018中國兒童網絡安全調查報告》中,調研結果顯示,六成兒童經常使用網絡語言,他們認為網絡語言好玩又方便溝通。而對于家長來說,如果不熟悉時下最新的網絡用語,不免時常和孩子陷入“尬聊”的境地,也不免擔心“這語文學不好怎么辦”?
六成兒童經常 使用網絡語言
兒童調研員的年齡段為10~14歲,他們把問卷發到同齡人手中,調研從2018年7月持續至9月,共發放調查問卷 1543份,有效問卷1428份。從兒童調研員統計的數據來看,大部分的兒童都使用過網絡語言,有59%的兒童表示經常使用。
兒童調研員們通過訪談和問卷總結出了兒童最愛用的網絡語言,可以看到在網絡語言的使用上,兒童與青年人的差異非常小。如:“666”“秀”來自電競圈的吐槽以及調侃,“扎心了,老鐵”來自于東北方言,“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來自TVB電視劇臺詞,“社會人”“小豬佩奇”等用語是因為短視頻軟件的火爆而流行。
目前廣泛使用的網絡語言有傳統的諧音類、英文簡寫和數字等,比如“醬紫”代表“這樣子”“神馬”替代“什么”,比如CU是“see you”,886替代“拜拜咯”等。還有由于游戲和短視頻App的流行而產生的流行語,比如皮皮蝦、涼涼、小豬佩奇等,比如“吃雞”代表絕地求生,“王者榮耀”被稱為“王者農藥”。隊長經常對隊員說的“穩住,我們能贏”等。電視劇和日常生活中的語言也會通過網絡發酵成為新形式的網絡語言,比如源自《西游記》里紅孩兒那句: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逐漸演化成:“你是猴子派來的逗比嗎?”比如“我喝的是假酒”句式的流行,演化成一系列的“我吃了假的晚飯”“我上了假的體育課”等。
最后還有一類就是各種表情包圖片了,“斗圖”在兒童中的流行完全不遜色于大人們,由于兒童對電子產品的熟練使用,他們不僅是網絡流行用語、用圖的有力傳播者,同時也開始成為制造者。
網語流行因簡單有趣 建議躲開粗魯低俗
何先生發現兒子“開始不好好說話”是從上幼兒園開始的,因為一次周末答應帶兒子去某游樂場所的承諾沒有兌現,竟被兒子懟了一句:“你的良心不會痛嗎?”妻子在身邊笑得前仰后合,自己則是啞口無言,哭笑不得。何太太認為孩子說話不用太計較,很多時候還挺有意思的,但或許上小學之后,還是需要糾正過來。“因為孩子年紀小,在不同的場合對網路語言都是無差別使用的,確實聽說過小學生寫作文也習慣了網絡語言的使用,并不是很合適,就是希望他能學會在合適的場合使用合適的語言。”何太太說。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使用網絡語言,原因其實并不復雜,在兒童調研員的進一步訪談中,孩子們透露喜歡使用網絡語言主要是因為“身邊的人都在用,感覺溝通很方便”“有趣好玩,有時候是為了搞笑和幽默使用”和“都能看懂,隨口可以說出來,不用去記憶”三方面的原因。網絡語言的有趣、簡單和方便溝通的特質使得這些用語可以在孩子們中快速被掌握并傳播開來,大多數孩子選擇怎樣說話并不一定有思考過程,起因不過是“別人都這么說”。
通過調研,這些孩子們中的研究者和反思者認為:“網絡語言能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它們很多都是在我們經常使用的平臺或軟件上誕生的。但網絡語言在增加了交流樂趣的同時,也出現了濫用的現象,比如有一些同學在作文中使用大量的網絡語言,不利于語言的學習。同時網絡語言中還有許多粗俗的成分,包含方言中的臟話等,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不求甚解就積極模仿使用,會引起溝通誤會,也是對中文的不尊重。”
兒童調研組倡議同齡人使用網絡語言時,辨別網絡用語中好與不好的部分,辨別語言使用的場合,不使用粗魯、低俗的網絡語言。(記者 楊洋 記者 王湘)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