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紡廠的金色十年
摘要: □驛城區 劉國安在駐馬店市區,有這么一家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家喻戶曉,路人皆知。市稅務局負責征管的數百家企業中,駐馬店市麻紡廠是長年穩居第一的重點稅源。從19
□驛城區 劉國安
在駐馬店市區,有這么一家企業,上世紀八十年代,它家喻戶曉,路人皆知。市稅務局負責征管的數百家企業中,駐馬店市麻紡廠是長年穩居第一的重點稅源。從1980年起,該廠每年平均實現稅利均在190萬元以上,生產的6632綠線麻袋是我市主要出口創匯產品。在全省麻紡企業中,論規模、產量和效益,駐馬店市麻紡廠是無可爭議的龍頭老大,多次被河南省紡織工業廳評為“創經濟效益先進企業”。
三次擴建 三次突破
位于駐馬店市風光路南段的駐馬店麻紡廠,1966年開始籌建。籌建時該廠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一座磚木結構的廠房和一座水泥瘀麻池是廠子的標志型建筑。17名工人和17臺老式麻紡機是這個國營企業當時的全部“家當”。
由于人員少、技工缺,無法開工,后由政府出面從當時的集體合作工廠麻繩社借調高根周、梁玉之等9名技工和熟練工幫助該廠安裝機器、開展工作。經過幾個月的奮戰,所有機器安裝調試完畢。工廠進入半機械化生產狀態。投產當年,麻紡廠生產麻袋1.7萬條,實現產值5.2萬元。
1969年,麻紡廠由舊址遷入市風光路21號。這是該廠第一次擴建。擴建后,該廠淘汰了部分舊設備,購置了10余部新型國產麻紡機,新建了當時流行的鋸齒型車間。為解決人員不足的問題,根據政策規定,在本市居民中招收了30名社會青年。經過這次擴建,麻紡廠從半機械化生產階段進入全機械化生產階段。
1976年,該廠第二次擴建。此次擴建,淘汰了全部舊設備,新型麻紡織布機增加到120臺。與此同時,在市區和泌陽、確山、西平召收返城知青350余名。這些返城知青精力充沛、充滿熱情,為麻紡廠輸入了新鮮血液。擴建當年,該廠生產麻袋突破200萬條,實現產值近400萬元,創建廠以來最高紀錄。至此,該廠進入河南省小型麻紡企業行列。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隨著黨和政府工作重點的轉移,該廠逐步步入快速發展軌道。
1980年12月12日,駐馬店市麻紡廠被市政府確定為首批擴大企業自主權的市國營企業之一。1983年1月,根據國務院《關于國營企業利改稅的通知》精神,該廠自當年7月1日起推行第一步利改稅。次年8月,該廠確定自1984年10月起實行第二步利改稅。
國營企業利改稅,是新中國稅制史上里程碑式的改革。這項改革使企業由上交利潤變為上繳所得稅,稅后利潤由企業全額支配。這樣,企業有了更大的自主權、經營權、決策權。駐馬店市麻紡廠與時俱進、搶抓機遇,于1984年開始第三次擴建。這次擴建的宗旨是內部整合、外部兼并。企業內部,他們優化重組,科學分設,將老廠劃分為3個獨立核算的分廠;企業外部,他們兼收并蓄,做大做強,兼并耐火材料廠、采石廠,使它們成為自己麾下的兩個分廠。
經過這次整合擴建,駐馬店市麻紡廠實現了華麗轉身。一個最初只有17名工人和17臺設備的國營小微企業,一舉蛻變為擁有職工近3000人,占地近5萬平方米,專業設備近300臺,年產麻袋2000萬條的中型麻紡廠,成為河南省麻紡行業的領軍企業。
流金歲月 十年輝煌
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麻紡廠的黃金時期。10年間,該廠累計實現產值14576萬元,銷售額13601萬元,稅利1885萬元,累計生產麻袋7515萬條。這些麻袋如果一條條排列起來,可以繞地球兩圈。
質量是產品的生命,也是企業生存的根本。駐馬店市麻紡廠自建立以來,歷任領導班子一直把產品質量放到核心位置,圍繞產品質量做文章、布措施。
該廠狠抓理念教育,把產品質量管理理念深深扎根于每名職工心中,使員工牢牢樹立“產品興、企業興、企業興、個人興”的理念。員工入廠第一課就灌輸“產品質量就是企業生命”的理念,人人為實現產品正品率100%的目標而努力。
該廠制訂了嚴格的管理機制,把績效考核、目標管理、效益管理與產品質量有機結合,從采購環節、生產環節、銷售環節、檢驗環節都做了嚴格細致的規定。
該廠開展請進來、走出去的新型培訓模式,聘請本系統技術能手、業務標兵來廠培訓,與天津、大連、太原、岳陽、彬州、平頂山、南陽、信陽、安陽等地的麻紡廠建立對口交流學習制度,并與新疆、甘肅、陜西、湖南、廣東、廣西建立質量反饋信息制度。他們誠邀系統內專業學者進行理論輔導,提高員工的業務素質。該廠的主要產品6635中粒袋、6632綠線麻袋在全省系統檢驗中一直名列前茅,在國內外用戶中享有極高聲譽。
駐馬店市麻紡廠自1966年建廠以來,僅用10多年的時間,就把一個只有17人的國營小微企業,發展到有近3000人的省級麻紡領軍企業。成績的取得除了各級領導的支持外,最主要是全體員工發揮了開拓創新、敢為人先的企業精神。這種企業精神具有深刻的內涵,對企業的不同層次有不同的要求。
對企業的核心領導層,要求是:必須具有宏觀決策能力,善抓機遇,高屋建瓴,敢為人先。該廠的3次擴建,使該廠實現3個突破,就體現了這種企業精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們打破了傳統的銷售理念,把銷售轉向國際市場,將本廠的主要產品6632綠線麻袋銷往東南亞等地。1980年,出口麻袋165萬條,從此拉開麻紡廠金色10年的帷幕。據駐馬店地區地方志記載,僅1980年初至1985年,該廠共出口銷售麻袋1500萬條,創匯5000多萬元。
對企業的中層領導,要求是:立足本職,創先爭優,出奇推新,敢于競爭。各個車間、各個分廠都處于互相競爭、相互激勵的氛圍,該廠的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在全市開展的各項社會活動中都名列前茅。市委組織部、宣傳部,工、青、婦組織頒發的“優秀組織獎”“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獎”“文藝活動金獎”“生產大賽金獎”“演講比賽一等獎”等獎牌掛滿辦公室。
對于普通員工,要求是:愛崗敬業,苦練真功,發揮潛力,創新研發。全廠工人勞動熱情高,創新精神足,各種發明不斷涌現。1981年,該廠職工研制的J213-240型寬幅織機,當年就通過了省、地、市科委的鑒定,后批量生產。該廠研發的超聲波乳化液設備,獲河南省科技成果二等獎。該廠生產的中粒袋、小粒袋、專用袋、寬幅白布、合膠線等多個品種,經多次改良,成為全省同類產品中的信得過產品。其中,6635中粒袋、6632綠線麻袋均獲河南省紡織行業廳頒發的優秀產品證書。
難忘歲月 激情燃燒
世間的一切,人是最寶貴的。駐馬店市麻紡廠自建廠以來,堅持以人為本,靠思想教育塑造人、風清氣正凝聚人、企業精神鼓舞人、科學制度管理人。該廠黨團組織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活動開展頻繁,形式豐富多彩。
第二次擴建后招收的350多名返城知青給企業帶來了蓬勃生機。廠領導因勢利導,針對青年的特點,撥出專款興建了圖書館、閱覽室、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室。后又投資近20萬元購置了樂器、道具、服裝等,組建了文藝隊。該廠各類文化活動風生水起,開展得如火如荼。健康時尚的集體舞會,每周末如期舉行。
不少到過駐馬店市麻紡廠的人都覺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麻紡廠既是一個企業,又像一所學校——這里充滿濃厚的學習氛圍,圖書館里各類書籍琳瑯滿目,借閱者絡繹不絕。以總廠、分廠、車間、班組為單位的各類演講好戲連臺,接連不斷。
黨團組織經常組織黨員、團員到楊靖宇將軍紀念館及“小延安”竹溝開展活動。新團員進行入團宣誓,經常在竹溝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辦競賽、搞演講、唱紅歌,民兵拉練、植樹造林、軍民聯誼、節日廠慶、社會捐贈、技術比武……各類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活動內容既喜聞樂見,又格調高雅,激發了全廠職工樂于奉獻、創新進取的向心力和戰斗力,全廠涌現出一大批先進人物。十屆全國總工會代表陳淑華,省級勞模路臘梅、馬秀珠,地級勞模李林、趙桂蘭,便是他們的突出代表。
一人有難,大家幫助。1983年秋季的一天,青年女工韓秀連不慎從集體宿舍的5樓墜落。路過的幾名員工見狀,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將處于昏迷狀態的韓秀連護送到醫院進行搶救。
緊接著,全廠掀起了為韓秀連捐款的愛心活動。大家從微薄的工資中拿出“愛心款”,在很短的時間,捐獻4000余元,之后又捐款多次。
在員工的無私幫助和醫院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下,韓秀連奇跡般地戰勝了死神。此事后來被《解放軍報》和其他刊物多次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多姿多彩的企業文化給人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那時,每到春節、元宵節,該廠都組織人員走街串巷,進行演出。讓很多駐馬店市民記憶猶新的是,1987年春節,駐馬店市麻紡廠組織了一支有300余人參加的龐大演出隊伍,在駐馬店市區表演各類精彩節目,成了那年春節期間的一道亮麗風景。
“歷史不會忘記——天中名企”征稿啟事
在駐馬店市區,曾經有許多著名的企業,如棉紡織廠、麻紡廠、塑料編織廠、針織廠等,它們在一定時期內曾為我市的經濟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們有的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乘勢而上,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有的在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中,先后停產、轉型、破產。職工們也經歷了待崗、轉崗、下崗等心靈的掙扎與精神的巨大陣痛。昔日紅紅火火的企業,現在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消失的風景。但是,天中不會忘記,歷史應該銘記。
為了展現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駐馬店市區(現驛城區)工礦企業的發展歷程,銘記歷史,以史為鑒,本報特策劃“歷史不會忘記——天中名企”系列深度報道。具體要求如下:
一、征稿內容: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駐馬店市區(現驛城區)工礦企業的發展歷程:企業概況、重大改革、重大決策、重大事件、重要成果、重要人物、黨團建設、企業文化及其在社會變革中企業走向輝煌、衰落、消失或轉型、振興的故事和人文現狀。二、稿件可以是當事人自己的回憶錄,或者文史愛好者對當事人進行采訪撰寫的口述史、人物傳記、小故事等。 三、征稿時間:2018年7月10日~12月31日。
投稿郵箱:tzwbfkb@sina.com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