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陳代謝 提升融資功能
摘要: 8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幾項舉措,一是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二是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
□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不僅是服務實體經濟、拓寬創新創業公司融資渠道的手段之一,也能讓投資者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
□完善差異化發行、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等,進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編者按 8月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了堅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幾項舉措,一是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二是加大相關基礎性制度改革力度。三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四是全面提升投資銀行服務能力。五是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如何理解這些舉措提出的內容?今起推出“關注證監會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8月8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促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五項新舉措,其中,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積極推進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完善并購重組監察機制等引發熱議。完善發行和退市制度還需要推進哪些方面的改革?
三大問題值得關注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初具規模。中國銀河證券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年末,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3500家,總市值超過56萬億元,我國已擁有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場、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
但是,資本市場目前仍是我國金融體系的短板,直接融資市場對實體經濟的支持作用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問題主要有三方面。首先,A股市場IPO速度緩慢。雖然2017年A股IPO加速,滬深兩市共有438宗IPO,創歷史新高,但排隊IPO的企業仍較多。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IPO上會企業102家,IPO發行速度明顯放緩。其次,融資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目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1.2萬家左右,約40家區域股權市場的掛牌企業數量超過7萬家,但在龐大的掛牌公司數量背后并沒有與之相適應的融資規模。再次,在債券市場方面,發行和交易主要集中于國債、金融債、地方政府債和同業存單,四者存量比例目前約占債券總存量的七成,企業債、公司債比例仍然較低。
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之一是資本市場的信用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劉鋒表示,與間接融資為主的信貸市場更多依靠政府或政府衍生信用不同,資本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來源更多依靠市場自身的信用體系,包括上市公司信用,實際控制人股東和管理團隊信用以及監管信用。要從根本上促使投資者“敢買能賣”,進而優化市場流動性,必須考慮完善資本市場信用體系建設,提升上市公司質量、信息披露質量以及居民財富配置股權投資的信心和比例。
完善發行和退市制度
“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不僅是服務實體經濟、拓寬創新創業型公司融資渠道的手段之一,也能讓資本市場投資者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紅利。”招商基金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健康的資本市場需要優勝劣汰機制。近年來,證券監管部門在嚴防資本市場“病從口入”的同時,針對虛假財報和欺詐發行進一步優化退市制度,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也有利于培養價值投資氛圍。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認為,證監會發布的五項改革開放新舉措需要一個好的資產標的“庫”。完善發行制度和退市制度,會真正形成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真正提升上市公司“庫”的質量。那些造假的公司將被清理出市場,有前景的公司獲取更多權益融資。同時,要處理好資本市場開放和資本跨境流動的宏觀審慎管理的關系,防止政策出現反復。
信中利資本有關負責人表示,繼續深化發行制度改革要進一步提升發審工作效率和透明度,堅持新股發行常態化,篩選出真正符合市場發展的優質企業。
激活股權投資市場
目前,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注冊的1萬多家創業投資類私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了近8萬億元資產,但占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的比例仍較低。
廣發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郭磊認為,創業投資基金是股權融資、直接融資的重要參與者,發展創投基金有利于提升企業并購重組、上市的效率和能力。創業投資基金通過投資于實體經濟中最具創新性和成長潛力的創新創業公司,可有效降低資金融通中的杠桿率,分散投資風險。
信中利資本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半年,整體監管環境趨嚴以及“資管新規”對創投基金行業基金募集有一定影響。建議監管機構放開對新三板規范的、有規模的創投機構再融資的限制,鼓勵創投機構通過定增擴大自有基金規模和通過發債募集長期資金,用長期資金投資創業項目,鼓勵創投機構對優質企業的股權長期持有,進而更好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同時,建議監管部門大力培育新三板市場,加大新三板市場的發行制度改革,提升新三板直接融資功能,如完善差異化發行、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等,進而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