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陳丙安
摘要:熱血男兒上前線 抗美援朝保家園——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陳丙安□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在百廢待興的困難情況下,美帝國主義發動
熱血男兒上前線 抗美援朝保家園
——記抗美援朝老戰士陳丙安
□晚報記者 高琳琳 文/圖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成立不久,在百廢待興的困難情況下,美帝國主義發動侵朝戰爭。毛主席向全國人民發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莊嚴號召,組建志愿軍入朝參戰。陳丙安就是赴朝志愿軍中的一員。
近日,記者來到遂平縣槐樹鄉袁莊村謝莊,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陳丙安的家。今年87歲的陳丙安老人得知記者前來采訪,早早就把嫁到外村的二女兒陳二梅喊到家里,怕因自己耳聾和口齒不清影響記者采訪。
陳丙安(左一)講述戰斗故事。
從小孤苦伶仃
陳丙安的家在村北一處不顯眼的地方。記者趕到時,幾位老人正坐在屋檐下聊天。見有人來,一位老者立刻起身迎接。待記者自報家門后,一名中年女士指了指剛才的老者說:“這就是俺爹陳丙安。”
進屋后,陳丙安的妻子會玉華告訴記者,她的老伴兒耳朵有些聾,有時候還有些糊涂,讓記者別見笑。
在眾人的幫助下,記者了解了陳丙安老人的身世和在朝鮮戰場上的英勇事跡。
1931年,陳丙安出生在遂平縣槐樹鄉袁莊村謝莊,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幼年時,陳丙安家中遭遇變故,父母早亡,唯一的姐姐也不幸離世。“我爹小時候吃了太多的苦,所以對現在的生活很知足。他常說,能吃飽飯就很幸福。”陳二梅說,父親當年孤身一人生活,連安身之處都沒有,也沒人愿意嫁給這個窮小子。
1951年春,陳丙安和同村的幾名男青年聽到廣播里號召大家參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報名參了軍。
陳丙安隨部隊來到長葛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學習和訓練。除了接受思想教育外,陳丙安還學會了打槍、扔手榴彈等。訓練結束后,陳丙安被分到確山縣炮二師汽車連,不久就隨部隊坐著悶罐車奔赴朝鮮。
赴朝英勇作戰
記者詢問陳丙安到達朝鮮戰場后在哪里駐扎,老人說部隊一到朝鮮就遇到了空襲,到處一片狼藉,具體位置不記得了,只知道離朝鮮的首都平壤很近。“我還蹚過一條河去平壤買菜呢。”陳丙安說。
老人回憶,部隊過鴨綠江的時候是黃昏,敵人已經把大橋炸毀了。為了保證安全,大家拉開距離慢慢前進。一過鴨綠江,他們就看到敵人的飛機正不停地扔汽油彈,朝鮮一片火海。
“一次,敵機投下很多定時炸彈,幾十米一顆,連續數百米一字排開,半截入地、半截上露,活像一排小樹樁。所幸的是,當時部隊專門的排彈人員將定時炸彈全部排除,才避免了更多人犧牲。”陳丙安說。
對參加過戰爭的人來說,陳丙安是幸運的,雖然他經歷過多次戰役和轟炸,但一直沒有受過重傷。
“那時候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經常俯沖著向地面上的房子和遮掩物進行轟炸,到處是煙霧,看不見東西。”陳丙安回憶,朝鮮天氣寒冷,他卻要長期在外作業,扛炮彈的偽裝、加水、給戰友當助手。他和戰友們的手腳都凍傷了,有時候腳腫得無法走路,但大家忍著疼痛繼續戰斗。
在朝鮮戰場上,飛機、照明彈、降落傘都是志愿軍眼里的目標,只要發現就立刻報告,讓部隊及時進入戰斗狀態。
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都深有感觸:在朝鮮,不僅生存環境惡劣,生活也十分困難。很多時候上戰場,大家都會帶著干糧,而所謂的干糧就是硬饅頭和餅,渴了抓一把雪咽下。
在戰斗中成長
“休息時,我最愛聽老兵講打仗的事。我和戰友聽得熱血沸騰的。”陳丙安笑著說,當時大家熱情高漲,時刻準備奔赴前線英勇殺敵。
1953年7月27日,美軍簽訂了停戰協議,這意味著朝鮮戰爭即將結束。然而,在這份協議簽訂的前一個小時,朝鮮領土仍不平靜,中美雙方還在激戰。
停戰前,美軍對中國根據地進行了轟炸。選擇這個時間,是因為美軍考慮到這時中國可能放松了警惕,轟炸可以對中國造成比較大的傷害。但是,美軍沒有想到的是,中國志愿軍十分謹慎,直到簽訂停戰協議前一個小時,中國仍處于作戰狀態。
“當美軍停止對中國志愿軍轟炸后,我軍向美軍根據地發起了炮轟。”陳丙安依稀記得,那場仗打得十分激烈,作為助手,他不停地為戰友遞炮彈。炮轟結束后,望著敵軍陣營里濃煙滾滾,他和戰友們相擁著、呼喊著、哭泣著。
回憶到這里,陳丙安發出感慨:“在朝鮮的日子里,我經歷了戰地磨礪,我從當初的只想吃飽飯到后來隨時準備為國家和人民犧牲。”
珍惜幸福生活
“俺爹曾說過,在朝鮮很苦,有時候他們就睡在人家的屋檐下。盡管為國家流過血,獲得過獎章,但他從不居功自傲,遇到什么困難從不向政府張嘴。”陳二梅說,雖然苦,但父親從來不抱怨,一直教育他們要好好做人。
停戰后,陳丙安隨部隊回了國。在部隊幾年后,他轉業到了遂平,隨后又到了信陽,退休前一直在運輸公司工作,是一名同事眼中的好大哥、好司機。
提起陳丙安,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老人真不簡單,年輕時保家衛國,退休后回家搞建設,從來不搞特殊,真令人欽佩。”
如今,老人已經年近九旬,跟著兒子生活。老人一生節儉,衣服穿破了也不肯扔掉,還常教育子女要勤儉節約。老人不愿意閑著,每天都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父親年輕時特別能干,天天閑不住。”陳二梅說,父親常說,他能活到今天算是幸運的,他很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閑暇之余,陳丙安會為大家講述當年抗美援朝的故事,這既是老人對往事的回憶,也是對后代潛移默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在老人心中,這段經歷刻骨銘心,永生難忘。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