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坐無人駕駛公交車還不到時候
摘要:□ 鄭清源日前,一則“別了司機!深圳宣布無人駕駛公交車正式上路”的消息,迅速引發行業熱議。有媒體不無欣喜地稱,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上路是中國首次、全球首例
□ 鄭清源
日前,一則“別了司機!深圳宣布無人駕駛公交車正式上路”的消息,迅速引發行業熱議。有媒體不無欣喜地稱,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上路是中國首次、全球首例在開放的道路上進行智能駕駛公交運行。不過,據相關媒體求證,深圳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目前還處于數據采集試運行階段,屬于“配備駕駛員、試驗線路、只針對特定人群開放”,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并非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
作為人工智能深度應用的前沿,無人駕駛無疑是當下的風口之一。通過無人駕駛,未來可以構建智慧城市、智慧交通。人們之所以對無人駕駛寄予厚望,是希望通過技術來解決目前人類交通面臨的種種問題。從根本上講,深圳無人駕駛公交的路測并沒有脫離這樣一種愿景。可以說,它是中國在探索無人駕駛汽車道路上的一次有益嘗試。但目前,無人駕駛技術仍舊只是小范圍內在特定情形下的應用。
近些年,無人駕駛的測試車型有不少集中在客車領域,且多以服務公眾出行為目的。在全世界范圍內,美國、法國、英國、荷蘭、新加坡等國家都在研發或測試無人駕駛客車,僅我國就有宇通、金龍、金旅、安凱、福田、中車電動等客車企業涉足無人駕駛客車領域,不少企業的產品也進行過開放道路的測試。可以說,深圳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并不是國內首次,更不是全球首例測試,無需過分夸大。
需要指出的是,無人駕駛和自動駕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無人駕駛比自動駕駛更高一級,自動駕駛的終極目標是無人駕駛。確切地說,當前的自動駕駛應該叫“輔助駕駛”,這也是為什么此次測試方將其定義為自動駕駛的原因之一。當前,無人駕駛汽車還停留在試驗或試運行階段,還需要通過路測等方式進行數據采集,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遠遠沒有到普及的時候。
筆者認為,盡管我國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進程加快,但在不討論技術障礙的前提下,仍舊面臨不少問題。
首先,是無人駕駛汽車上路合法性問題。我國2011年修訂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還沒有把無人駕駛的問題納入考慮,根據現行法規,機動車必須由合格的駕駛員按照規定進行駕駛。按照深圳無人駕駛公交測試方的說法,目前運營車輛都拿到了有效期為三個月的無人駕駛臨時牌照。對于三個月后是否能合法上路,還要視情況而定。此前,百度就因無人駕駛汽車上北京五環路行駛收到交警部門的罰單。要讓無人駕駛真正進入應用,道路測試不可或缺,相關法規的缺失,無疑會阻礙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
其次,無人駕駛還面臨公眾接受程度的問題。再聰明的人工智能算法也存在邊界,而無人駕駛要面對的是開放、動態的現實環境。雖然人們對科技的依賴程度與日俱增,但要讓他們真的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給一輛沒有司機的車輛,難免心生顧慮。此外,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更會將無人駕駛汽車推向倫理與道德無解的窘境。
細究之下,無人駕駛涉及消費者接受度、技術攻關、社會生態體系、合法性、基礎設施等維度的整合,而這背后是整個社會形態因人工智能技術的提高而做出的變化。“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無人駕駛汽車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深圳無人駕駛公交車的測試,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機構參與到這場科技變革的大潮中,這也讓未來無人駕駛的實現有了更多可能性。
責任編輯:zwj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