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儺城國慶接待游客量超50萬
摘要:隨著中國旅游市場的發展、旅游消費的升級,以及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有統計顯示,文化旅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催生了古村民俗、手工藝品、民俗表演等業態,以及

隨著中國旅游市場的發展、旅游消費的升級,以及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加快,有統計顯示,文化旅游所占的比重越來越高,催生了古村民俗、手工藝品、民俗表演等業態,以及文旅小鎮、文旅綜合體和“文旅+”商業模式,從而實現了旅游業的轉型升級。
位于西部貴州的中國儺城,在民族文化旅游戰略的帶動下,立足文化、生態、旅游定位,積極探索旅游、文化創意與其他相關產業融合,顯現了其前所未有的輻射性狀態和開放性空間,并以其獨特的文化魅力,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特色文化旅游發展新路,好似橫空出世一般,成為了中國全域旅游風向標的領跑者。

據悉,這座占地1136畝的中國儺城是世界最大的儺文化古城,是中國儺戲學會唯一授牌的儺戲文化研究基地。“世界儺戲在中國,中國儺戲在貴州,貴州儺戲在道真。”“中國儺城”已被當地仡佬族人民奉為福成,他們說這里乃是神仙眷顧之所,但凡有災害病痛、求子發財愿望時,仡佬族人民都會來這里走走,沾些仙氣,說是祈福圣地一點也不夸張。“中國儺城”不但集儺文化大乘,還融仡佬文化、苗族文化、夜郎文化、佛道文化于一身,擁有國家授牌的三幺臺博物館、中國儺戲研究基地等多項美譽。僅2017年國慶8天,中國儺城接待的游客量已超過50萬。
弘揚和發展中華文化,當前一個重要的命題和任務,就是大力弘揚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儺城在實踐探索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之道。“儺文化是一部厚厚的史書,中國儺城作為儺文化的象征,承載著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需讓新風氣吹進來,喚醒沉睡的歷史文化”,中國儺城東道主、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副會長、貴州大沙河旅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周勇如實說。文化是水,唯有流動的儺文化才能永葆生機。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人民網-旅游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