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明年開始實施
摘要: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明年開始實施車企想辦法掙積分□周刊記者 萬華翼雙積分辦法將于近期發布對于即將于2018年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有人歡喜有人愁
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明年開始實施
車企想辦法掙積分
□周刊記者 萬華翼
雙積分辦法將于近期發布
對于即將于2018年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雙積分制,有人歡喜有人愁。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模式,已從依賴國家和地方的補貼政策,變成由雙積分政策這只“推手”倒逼各車企改變自身發展。記者留意到,為應對雙積分制,國內各大車企各出奇招。
今年6月13日,國務院法制辦發布了《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將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CAFC)和新能源汽車積分(NEV)進行“并行”管理的機制,也即所謂雙積分制度。擬對中國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或者進口量大于5萬輛的乘用車企業,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8年、2019年、2020年,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如果積分不達標又未抵償負積分,車企將面臨被暫停申報汽車目錄、停止部分傳統汽車車型生產或進口的處罰。
7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表示,雙積分辦法將于近期正式發布。
新積分政策向低能耗高效率的龍頭乘用車企傾斜,引導社會資源向優秀企業集中,并有效地淘汰落后的產能,對整個行業大有裨益。但目前工信部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的征求意見稿,從開始征求意見到最終實施,企業只有1年多的緩沖期,對于很多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或將成為難以完成的任務。自從新能源汽車積分草案在WTO 公示后,歐美國家紛紛抱怨比例規定過高。
預測:市場格局生變 車企五招應對
一:自救,成立獨立子公司
目前國內不少傳統車企都將新能源部分獨立成立子公司運營,根據現有的新能源油耗積分政策,這些新能源子公司的油耗積分和新能源車積分都將獨立核算。當前傳統汽車企業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的15家新能源車生產企業中,有北汽、奇瑞、江鈴、吉利(知豆)這樣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經驗豐富的傳統整車企業,也有像萬向集團、國能新能源等缺乏整車制造經驗的新企業。此外,廣汽也已著手準備成立新能源乘用車公司。
二:抱團,外企的捷徑
外資傳統車企為了消解積分壓力,尋求與國內排名靠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合資,大眾與江淮的合資就是典型案例。在江淮與大眾的合資公司簽訂的合約里,就有一條新能源積分條款。因此,大眾與江淮的合作從另一層面,可看成是大眾找到了一個穩定的“積分供應商”。
與此類似,奔馳汽車母公司戴姆勒奔馳在與北汽簽署新能源相關投資協議中,也包含了入股北汽新能源和導入新能源產品至合資公司等內容。
三:坦然變身“買分大戶”
當前不少車企面對較大的積分壓力,如大眾、通用和五菱的年產銷量都達到或接近200萬輛,長安、現代、日產等車企的年產銷量均已突破100萬輛。在未來的“雙積分”政策體系下,這些車企必然會成為購買新能源汽車積分的大戶。
四:低端聯姻,或望梅止渴
國內企業也存在積分困境,譬如一直銷售高油耗SUV的長城汽車,去年以27萬的油耗負積分成為國內最大負積分車企。為此,今年長城汽車緊急投入300億元,擴展新能源汽車產品陣容,同時宣布與河北御捷合資生產新能源汽車。
五:新興互聯網車企找代工
許多沒有造車經驗的企業,甚至創業團隊跨界進入汽車行業的,如和諧汽車、游俠、智車優行等互聯網企業,無一例外都將生產新能源汽車。這些新晉的新能源車企也有各自的應對方式,如通過與國內擁有造車經驗的車企合作,趕在“雙積分”政策最初實施的前幾年,快速投產,以形成戰斗力,賺取新能源汽車積分。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