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兵工廠”毛家棚
摘要:文化“兵工廠”毛家棚——探訪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廠舊址(上)□晚報記者 戶向陽/文 王瑩/圖駐馬店很多人都知道,1938年~1939年,“小延安&rdqu
文化“兵工廠”毛家棚
——探訪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廠舊址(上)
□晚報記者 戶向陽/文 王瑩/圖
駐馬店很多人都知道,1938年~1939年,“小延安”竹溝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但知道中原局印刷廠的人不多。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得知中原局印刷廠在大山深處的確山縣石滾河鎮毛家棚村,并在那里發生過驚心動魄的戰斗故事。懷著崇敬的心情,春節前夕,記者走進毛家棚村,探訪那段沉寂的歷史。
中共中央中原局印刷廠舊址就在這個山頭上。

如今的毛家棚村
走進毛家棚村
毛家棚村位于確山縣石滾河鎮西約15公里處,竹溝鎮西南方向大約13公里處,南臨桐柏,西接泌陽,是“一腳踏三縣”的地方,由于位置偏僻,又是山區,毛家棚村不好找,好在記者找到了一位“向導”。
這位“向導”叫楊中,毛家棚村楊莊人,在毛家棚小學執教42年,把一生的大好時光奉獻給了山里的孩子。2012年,在市教育局、天中晚報社和河南藍天生態茶業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中,楊中被確山縣推薦參加評選并順利入選,成為駐馬店市首屆10名“最美鄉村教師”之一。當年9月7日,時任駐馬店市委書記馬正躍專程到毛家棚小學,看望慰問楊中和他的同事們。2016年底,楊中退休后,到確山縣城居住,接送孫子上學。得知記者前去采訪,楊中主動要求給記者當“向導”。
從石滾河村向西,汽車駛上一條鄉村公路,雖然山路蜿蜒崎嶇,但都修成了水泥路,并不難走。盡管是冬季,路兩側的風景依舊美麗,山里的群眾殺豬宰羊、下粉條,準備著各種種樣的年貨,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年味。
汽車向西行駛大約半個小時后,進入了毛家棚村境內,路兩側的山也越來越高,真正進入了大山深處。經過楊中聯系,毛家棚村黨支部書記金新貴也特意在村里等待著記者。
金新貴是地地道道的山里漢子,高高的個子,敦厚樸實。他是毛家棚村楊莊人,和楊中同村。1987年,24歲的金新貴開始當村干部,至今已經在村里工作30年了。1995年起,金新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對村里的情況特別熟悉。
金新貴告訴記者,毛家棚村轄13個自然村,共有11個村民組,全村1200多口人,過去行政村的名字叫張莊村,由于毛家棚村是中原局印刷廠所在地,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為了更好地宣傳毛家棚村,1996年,經村民同意,報上級批準,就把行政村的名字改成了毛家棚村,村小學也改名為毛家棚小學,沿用至今。
說話間,兩人帶領記者向毛家棚自然村趕去。
探訪印刷廠舊址
毛家棚村東西跨度大約8公里,毛家棚自然村在最西側,是確山、泌陽、桐柏三縣交界地帶。村里只有100多口人,幾十戶人家,但不少村民都蓋起了兩層小樓,紅頂白墻,在陽光的照耀下,看上去非常漂亮。
村子鑲嵌在群山環抱之中,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至于村子為何叫毛家棚,已無從考究,村民也說不清,多數村民姓毛。村里有著良好的革命傳統和群眾基礎,這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在這里辦印刷廠的原因之一。
村民毛世昌1936年4月加入鄂豫邊紅軍游擊隊,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手槍班班長。他一生身經百戰,出生入死,戰功卓越。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為大校,曾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和朝鮮二級國旗勛章。1959年3月任福建晉江軍分區司令員,后又任福州警備區司令員,福建省軍區副司令員、軍區黨委常委等職,1978年改任福建省軍區顧問,1980年12月離休,2001年4月在福州逝世。
俗話說,靠山吃山。金新貴告訴記者,過去,村里種有不少竹子,村民除種莊稼外,多數靠編竹席、籃子、篩子、茓子掙錢,近幾年,一部分村民外出打工,還有不少村民在家種植木耳、銀耳等食用菌,經濟效益不錯。
中原局印刷廠就在村東南側的一個小山頭上,緊鄰村子。山雖然不高,但樹木茂盛。金新貴告訴記者,除了毛家棚村群眾基礎較好外,中原局在這里辦印刷廠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便于隱蔽。
“這里群山環繞,過去又沒有正兒八經的路,群眾出行都很難,所以便于隱蔽。”金新貴說,從竹溝鎮到毛家棚村雖然只有13公里,但要翻山越嶺,很不方便,更何況過去只有小土路。多年前,幾位縣里的老同志從竹溝鎮去毛家棚村,由于是下午,又恰逢下大雪,迷路了,走了一夜,天快亮時才走到毛家棚村。
楊中告訴記者,過去,群眾為了躲避土匪,在山上搭建了一些毛草棚,中原局就把這些毛草棚修繕一下,作為印刷廠用房。
“二三十年前,印刷廠用石頭砌的墻還在,后來村民開荒,就把這些墻推倒了,現在什么也沒有了。”楊中告訴記者,由于過去沒有保護意識,印刷廠的舊址遭到破壞,還有現場發現的石印版等,現在都找不到了。“這也成為一大遺憾。”楊中惋惜地說。
拜謁烈士孫繼庫之墓
金新貴、楊中帶領記者,從這個山頭的西側,繞道來到山南側半山腰處的一座墓前。墓的周圍,砌有大約1米高的墻,周圍種有幾棵柏樹,一座石碑立在墓前,顯得莊嚴肅穆。
“這就是印刷廠工務科長孫繼庫烈士的墓。”金新貴告訴記者。
記者看到,墓碑的正面寫著“孫繼庫烈士之墓”幾個大字,落款為:“確山縣人民政府,二零零三年清明節。”
墓碑上寫著烈士的生平:孫繼庫,男,漢族,1893年生,哈爾濱市雙城縣人,14歲時隨親友去海參崴沙俄一家印刷廠當童工。1917年參加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勝利后任印刷廠工運部長。1920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后任遠東黨支部委員,中東鐵路工會主席。“九一八”事變后回國,任中央交通部長,負責中共滿州省委的聯絡工作。1934年赴江西蘇區途中被捕,被押蘇州反省院,西安事變后出獄,沿紅軍長征路尋至延安,分配到中央印刷廠工作。1939年夏,經中央調到竹溝抗日根據地,在毛家棚中原局印刷廠任工務科長兼工會主席,同年11月,國民黨頑固派制造“竹溝慘案”,孫繼庫隨廠撤退途中病發遭敵槍殺,時年47歲。
金新貴告訴記者,孫繼庫烈士是在印刷廠遭到破壞、人員撤退過程中,被敵人殺害的。當時犧牲在印刷廠南側大約1.5公里處一個大山頭的山嶺上,也就是確山、桐柏分界線的地方,現在叫牛屎大嶺。敵人走后,村民把他就地埋葬在犧牲的地方,后來墓被山洪沖刷的找不到了,1990年,他們村為烈士重修了墓。
“考慮到烈士的墓離印刷廠舊址和毛家棚村較遠,不方便為他守墓,1996年,我和村民一起,又把烈士的墓遷到了現在的地方。”金新貴告訴記者,2003年清明節,民政部門為烈士立了碑。
金新貴告訴記者,孫繼庫烈士犧牲已經78年了,不論墓在以前的地方,還是現在的地方,村干部和毛家棚村的村民都志愿為烈士守墓。現在,每年的清明節,他都帶領村干部、村民和毛家棚小學的師生一起為烈士掃墓。
“烈士犧牲在我們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為他守墓、掃墓,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的英靈,把烈士的精神發揚光大。”金新貴動情地說。
中原局印刷廠如何組建的,都印了哪些書籍材料,又是如何被敵人破壞的,本報下期《天中歷史》欄目繼續為您講述。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