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美麗鄉村入畫來
摘要:雨后的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的“十二金釵大觀園”住宅區,清新怡人。本報記者 崔國強攝重慶具有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和大庫區于一體的特殊市情。不久前,跟隨&

雨后的南川區大觀鎮中江村的“十二金釵大觀園”住宅區,清新怡人。
本報記者 崔國強攝
重慶具有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和大庫區于一體的特殊市情。不久前,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采訪組,記者來到了重慶市,這里通過綜合施策、內外兼修打造的美麗鄉村正在成形。
在開州區長沙鎮,記者看到了壯觀的柑橘園。據長沙鎮長沙村村長謝世競介紹,這里有柑橘園4000畝,他們將農業和旅游業結合起來,把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發展成為休閑農業強村。“我們完善了路、溝、池、觀光大道等設施,發展橘海采摘,2015年推動全村經濟增收200萬元。”
走在渝北區木耳鎮“七彩香村”生態產業園,孔雀、黑天鵝、鴕鳥、黃頭鴨、野山雞等動物喂養體驗活動吸引了不少游人。據投資人陳興紅介紹,產業園重點發展香花、香果、香草、香樹等“香”植物種植,園內有萵筍、蓮白、海椒等蔬菜批發,游客還可采摘草莓、藍莓、葡萄,構建起了融生產、研發、旅游為一體的新型農業園區,景區年綜合收益達1億元以上。
據重慶市農委生態處副處長帥鴻彬介紹,重慶市結合各區特點,正全力打造都市功能拓展區——以都市閑情為主題的現代農業觀光區,城市發展新區——以巴渝鄉情為主題的現代農業景觀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以山水真情為主題的濱水生態農業體驗區,渝東南生態保護發展區——以民俗風情為主題的武陵山民俗特色休閑區,目前已創建8個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3個示范點,11個中國美麗田園。
在萬州區甘寧鎮楠橋村,65歲的毛世萍每天負責打掃街道。據了解,楠橋村推行了“聯戶保潔”機制,實現了垃圾“戶收集、村集中、鎮鄉轉運、區運輸處置”。據了解,萬州區在“十二五”期間共投入10億元資金,通過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先后為鄉鎮和街道購買垃圾收運車51輛,建成15座污水處理站,日處理污水1100噸,惠及農戶近15萬人。
據重慶市人大城環委副主任簡杰介紹,重慶市共劃定1700余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完成了35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污染綜合整治工作。在主城區、萬州、巫山等重點港口碼頭配備垃圾、油污水接收船,萬州、涪陵、長壽等地建設洗艙基地。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餐飲船舶和碼頭實施搬遷和整治,約1300艘船舶安裝一體化生化處理裝置。開展了“農村飲用水安全工程”,完成193個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資源涵養和水生態修復。開展生活垃圾處置、生活污水處理、衛生改廁、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覆蓋比例達到54.5%;建成農村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095座。
走在中江村,映入眼簾的是金黃色的別墅群,名為“十二金釵大觀園”。據南川區城鄉建委統籌科科長李茂海介紹,這里可以安置農戶84戶300余人。“對于高山生態扶貧搬遷戶,我們按每人5000元到8000元的補償標準執行,很多世世代代居住在深山的農民走出了大山。”李茂海說。
據南川區大觀鎮黨委書記李金紅介紹,南川區整合了水、電、氣、路、產業等涉農資金39項,制定了對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土地復墾等多項補助資金,建成了“六通”(道路、供電、給水、排水、廣播電視和通信)、“六有”(小廣場、便民商業網點、醫務室、垃圾收運點、農家書屋、幼兒園)等數個像中江村這樣基礎設施較完善的市級農民新村示范點。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經濟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