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發友:生財有“稻”的“農機財神”
摘要:通訊員 范 杰 梁 軍 李 軍 提起市人大代表、正陽縣大林鎮涂樓村農機科技示范戶涂發友,當地父老鄉親都稱呼他“農機財神”。他33年從事優質水稻育種和水稻農
通訊員 范 杰 梁 軍 李 軍
提起市人大代表、正陽縣大林鎮涂樓村農機科技示范戶涂發友,當地父老鄉親都稱呼他“農機財神”。他33年從事優質水稻育種和水稻農機科技推廣,心系稻農,辛勤耕耘,碩果累累,示范帶動全縣稻區青年民兵走上水稻機械化道路。
生財有“稻” 繁育水稻新品種
八十年代初期,涂發友先從信陽農科所購回當時先進的“汕優63”稻種進行試驗,由于管理科學、品種對路,水稻新品種獲得了豐收,畝產超千斤。消息傳出后,周圍稻區的農民都前來向涂發友兌換稻種,外地客商要高價包銷他的稻種,然而涂發友卻以傳統稻兌換良種稻、以斤兌斤的方式,把
“只有良種、良法,才能鼓起正陽稻農的錢包。”涂發友在繁育水稻良種中很快明白了這個道理。近年來,涂發友積極引導稻農“劣改粳,粳改優”,大力推廣優質粳稻新品種。他先后與省內外農科院校、農科研究機構“聯姻”,人家出新品種繁育,他出基地試驗,示范成功后再在稻區推廣。在他建立的水稻試驗田里,就有中國種業集團的試驗田、河南省種子公司的試驗田、河南省農科院的試驗田等20多個農科機構的水稻新品種試驗田。
“良種、良法、良田相結合,農機、農技、農藝相配套。”這是涂發友堅持農機推廣的法寶。涂發友在全縣沿淮稻區研究探索出粳稻“四缺癥”的防治和補救措施,成功推廣雜交粳稻新品種140多噸,使沿淮6個鄉鎮水稻良種普及率達90%,培養青年民兵優質粳稻示范戶200多戶,還被當地稻農稱為“水稻營養師”。
2002年,涂發友參加了江蘇省揚州市農科所承擔的國家星火項目“租麥秸稈全面還田新技術開發”,在河南省率先引進“超高茬麥田套稻”新技術示范應用。當年,涂發友被江蘇省揚州市農科所授予“超高茬麥田套稻”新技術應用先進個人稱號。2003年~2004年,“超高茬麥田套稻”新技術在全縣大面積推廣。他又引進了雜交粳稻的晚播技術及配方施肥、農機植保、收割、烘干等一整套水稻全程農機化新技術,使良種、良法、良田相結合,農機、農技、農藝相配套,帶動南部6鄉鎮稻農種植雜交稻脫貧致富。涂發友先后被市人大常委會評為優秀人大代表,被市委組織部、人勞局、農機局分別授予“全市優秀鄉土拔尖人才”和“科技農機示范戶”榮譽稱號。
養“機”下蛋 推廣農機新技術
種過水稻的人都知道,插秧是個累死人的活。“一天最多插一畝,還得手腳特別利索的人。勞動強度大,兩只腿泡在水里,經常被螞蟥叮得血淋淋的,一天秧插下來,腰都直不起來。”涂發友深有體會地說。
2010年以來,涂發友利用國家對農民購置農機進行補貼的機會,先后籌資50萬元,購置了旋耕機、拖拉機、收割機等6臺農業機械,并興建了水稻機械保養大棚,開始了養“機”下蛋,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新技術。
涂發友深深感到手工插秧勞動強度大,身為市人大代表的他呼吁市人大、市政府和農機部門引導稻區農民積極推廣應用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并在2010年市人大會議上提出了《在全市產稻區開展機械化育插秧新技術推廣,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建議》議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專題議案辦理現場會,涂發友在會上說:“在正陽縣大林、皮店、陡溝3個鄉鎮1.73萬公頃水稻產區,可以采取個人籌資、國家農機補貼、縣財政傾斜的辦法,引進一批先進的育插秧機,讓農機科技示范戶以點帶面,輻射帶動,最后擴大覆蓋面。”
涂發友算了一筆細賬,他說:“從近年開展機插秧情況來看,每畝每季可以增加產量
借“機”生財 抱團致富創新業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涂發友在2010年組織全村200名青年民兵農機手成立了涂樓村水稻農機專業合作社,涂發友被社員選舉為理事長。為打造水稻產業鏈條,他又創辦了涂樓村稻米加工廠,添置了稻谷烘干機、粳米加工機等設備,并與社員簽訂種植優質粳稻回收合同,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粳稻生產,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加工廠+農機戶”的經營模式。農機合作社積極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涂發友帶領青年民兵農機手從育秧、翻耕、整田、插秧、植保、收割、運糧、加工等全程實行“一條龍”服務。
2011年,涂發友通過新型職業農民農機操作維修技能培訓后,很快掌握了機械化育秧插秧新技術。他多次邀請縣、鎮農機專家和農機工程師到田間指導,舉辦田間觀摩會和育插秧技術培訓班,組織全村青年民兵水稻專業戶推廣工廠化育秧,采取統一供種、統一育秧、統一機插、統一植保、統一管理、統一收儲、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的八統一模式,為全村稻農提供“農機保姆”式的服務,使合作社的新型農機成了社員的“便民機”、“生財機”。
該村貧困戶涂勞動年逾七旬,是一位常年有病的半癱瘓老人,幾年前兒子因病去世,兒媳外嫁他人,留下一個5歲的孫子在上小學,家里6畝地,平時收種都是親戚忙完自家的活后才來幫一下工。2012年,他申請加入水稻農機合作社后,社里為他代種、代管、代收。每年稻谷收獲后,拉到合作社粳米加工廠烘干后給涂老漢“存”入米廠,憑合作社粳米廠的“存折”可以去“取”香粳米。涂勞動高興地說:“還是參加合作社好,既省力,又方便,還增加了收入。”
一人致富不算富,大家共富才能實現小康社會。涂發友在帶領社員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讓一戶貧困鄉親掉隊。對全村軍烈屬、殘疾人和特困戶,涂發友免費提供秧苗,負責機械插秧,免費機收入庫。在他的示范幫扶下,大林鎮已建3個水稻無公害生產基地,推廣水稻全程農機化技術面積4萬多畝,幫扶全鎮興建4家粳米加工廠,安置青年民兵在家門口就業100多人,生產的“金秋香”、“珍珠米”、“香粳米”等品牌大米遠銷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如今,年愈花甲的涂發友憑著33年扎根稻區的工匠精神,在希望的田野上演繹著一幕生財有“稻”、借“機”生財、抱團共富的鄉村大戲。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