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與苦難的消解——讀余華的《活著》
摘要:□趙炯 余華曾說:“《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與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
□趙炯
余華曾說:“《活著》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還講述了眼淚的廣闊與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當然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誠然,《活著》里的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受苦受難的一生,經歷了20世紀中國大半個世紀的滄桑,從富家少爺到一無所有……余華用冷靜的筆調講述了一個又一個災難的降臨。然而,在這些常人看來似乎無法忍受的災難面前,富貴卻似乎漫不經心地經受住了所有打擊,直到最后與老牛相依為命,好像達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仔細分析一下富貴忍受的苦難,就會發現作者為他找到了消解苦難的方法——忍耐。正是因為忍耐,富貴才得以存活。忍耐使小說的基調變得悲痛而堅定,沒有血淚的控訴,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沒有憤怒,有的只是無邊無際的忍耐。這種忍耐在作者的筆下顯得那么平靜和自然。對主人公來說,苦難在忍耐下似乎已經消滅。
這或許就是傳統的中國勞苦人民面對苦難的消解方法。余華也因此說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然而是這樣的嗎?面對一系列的苦難遭遇,人活著僅僅是為了活著嗎?
在我看來,僅通過忍耐是無法將苦難消滅的,苦難并不會因為你的忍耐順從而銷聲匿跡。
作者在小說的結尾試圖讓我們相信富貴與老牛角色的互換,與老牛相依為命是幸福的。但這樣的寧靜之后幸福生活就來臨了嗎?我們應該注意的是面對所有的苦難富貴做的僅僅是被動的接受,是不得已的承受,因而這樣結尾平靜的生活應該看作是麻木之后的解脫還是超脫之后的平和?
生存就應該有生存的意義,而不僅僅是一種麻木之后的茍活。特別是文學作品之中的人,更應該在我們的生活無可奈何的時候給我們如何更好生存下去的解釋,而不是一大堆災難的羅列。劉小楓在《拯救與逍遙》之中曾說:“不離棄苦難的世界,決非是因為樂于受苦,進而炫耀痛苦的精神。而是因為苦難的世界迫使我們相信上帝最終會聽到我們的哀告。”從忍受苦難到發出終極呼告,進而揭示苦難的終極意義:相信我們能從苦難中獲救。這才能使作品具有更高層面的精神意義。相反,余華筆下的富貴,到了最后僅成了默默忍耐的人,他并非已經從苦難中獲救,而是從未想過要獲救。
忍耐并不能使苦難消解,并不能使我們的生存更有意義。苦難對于我們的意義應該是教會我們思考和總結,讓我們相信自己能叢苦難中獲得重生,進而真正懂得人生存于世的意義。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