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發現“心靈感應”背后機制
摘要:原標題:科學家發現心靈感應背后機制 本報訊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看上去會重寫歷史,以至于人們在一次事件后作出的選擇似乎先行于事件的發生。換句話說,人們會為心理時間
本報訊 研究發現,人類大腦看上去會重寫歷史,以至于人們在一次事件后作出的選擇似乎先行于事件的發生。換句話說,人們會為心理時間軸添加“回線”,讓自己覺得能預測實際上已經發生的事情。相關成果日前發表于《心理科學》雜志。
來自美國耶魯大學的Adam Bear和Paul Bloom在志愿者身上開展了一些簡單的測試。在一項試驗中,受試者觀察白色的圓圈,并且悄悄地猜測哪個會變成紅色。一旦有圓圈改變顏色,他們便要報告自己預測得是否正確。
預期的準確率為20%,但在很多次試驗中,受試者報告的準確率要比這高很多。這表明,志愿者或者擁有心靈感應能力,或者不知不覺間在自己身上玩弄了一次心理把戲。
此項研究的設計幫助解釋了實際上正在發生什么。研究人員在白色圓圈的出現和其中一個變成紅色之間設置了不同的延遲,從50毫秒到1秒不等。當延遲最短時,參與者報告的準確率最高——超過30%。
實際上,紅色圓圈的出現影響了仍在進行中的決定。這一行為背后的機制尚不明確。研究人員表示,人們可能會正確地感知事件發生的順序——在實際作出預測之前一個圓圈已改變顏色,但隨后人們會潛意識地置換記憶中的順序,因此看上去似乎是先預測到的。這種驟變可能是由感覺控制生活的欲望驅動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由于感知處理的內在限制,人們當下確實錯誤感知了事件順序。換句話說,人類的大腦并非試圖欺騙人們相信自己處于控制地位。它只是在努力按照正確的順序處理一個快速發生的事件序列。(徐徐)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科學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