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坐月子并非民間陋習
摘要:在我國,女性生產后有坐月子的習俗,而且流傳已久,現在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坐月子是一個陋習,對健康無益。婦產專家指出,雖然某些月子傳統習俗不具備科學性,但是產后坐月
在我國,女性生產后有坐月子的習俗,而且流傳已久,現在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坐月子是一個陋習,對健康無益。婦產專家指出,雖然某些月子傳統習俗不具備科學性,但是產后坐月子卻并非是陋習。
河南文化產業網訊:坐月子是中國人的習慣不假,也確實是自古傳來,但是任何事都要與時俱進,客觀的評價,作為一名婦科醫生我不同意“ 坐月子是受中醫文化影響的一種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陋習”的說法。
21世紀,我們提倡“科學坐月子’,就是讓產婦在產后的一個月里調整好因為懷孕、分娩身體所產生的變化,由一個亞健康狀態調整為健康狀態。同時家庭多了一個新成員,作為母親要學習照顧孩子,要母乳喂養,要適應有孩子的生活,由一個女兒的心態逐漸適應做母親的心態,完成一個從接受愛到付出愛的心路歷程。當滿月后作為產婦身心健康的為家庭、為孩子去付出。
所謂說是陋習,主要指“產婦不僅要閉門不出,坐床不起,而且要緊閉門窗,密不透風。產婦還要頭戴帽子或裹毛巾,穿厚衣服,即使是大熱天也必須如此。為了避免“受涼”,產婦不能洗頭、洗澡,不能沾水,連刷牙都不行。產婦也不能喝涼水、冷飲,不能吃“涼性”食物。”
這種說法是太偏激了,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和古代不能比,孕期我們知道補充葉酸、補充鈣質,有圍產保健;在醫院分娩,有充分的醫療設施為產婦保駕,有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避免感染;我們家庭生活條件在改善,現在有空調、暖氣、有淋浴、有衛生間;無論城市和農村,無論樓房和平房。現代人的醫療衛生常識要比古代人的普及了許多,這些都是現代科學坐月子的基礎。
古代之所以不讓刷牙,是由于孕期缺鈣,不知補鈣,造成骨質疏松,所以有“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古代不讓洗澡,是沒有現在的好條件,孕婦生完小孩,每天都在出大量的褥汗,宮口逐漸收縮,每天流出很多惡露,因此要洗澡,但要擦干身體,穿好衣服出來,不要讓空調直吹,夏天保持26度的室溫就可以了。
如果是在夏天時坐月子,還要預防發生中暑,產婦所居住的房間每天都要進行通風,通風時產婦可以先到其他房間,待通風后再回來。即使室內開空調,要開一段時間就關閉,然后開窗通風。大人和孩子只要穿上涼爽的夏衣就可以了。
必須承認中國人和西方人是有區別的,中國人喝熱水,西方人喝涼水;中國人身上是細細的汗毛,西方人身上是粗粗的汗毛;中國人的飲食以五谷雜糧為主,西方人的飲食以奶和肉為主等等,因此不能完全用西方人的生活觀點套用在中國人身上。
因此我們現在的坐月子是科學的,是人性化的,不是什么陋習,和中醫也沒什么關系。至于人們在做月子時講一些養生之道也是合情合理的。
所以我們提倡科學坐月子。
附:“坐月子”:
百度百科中介紹:
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至西漢《禮記內則》,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稱之“月內”,是產后必須的儀式性行為。以社會學的論點,坐月子是協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轉折,因為嬰兒產出讓身體、生活有所改變,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坐月子的儀式促使產婦進入神圣地位,周邊的人甘愿為她付出,產婦趁此機會發泄累積的不平情緒,消除長期積勞。無論是產褥期或坐月子,都意味著產婦要臥床休息,調養好身體,促使生殖器官和肌體盡快恢復。
“漢典“中指出:”坐月子“指婦女生孩子和產后一個月里調養身體。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愛美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