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不回家的打工仔:每個人背后,都有幸福辛酸
摘要:小杰與家人的合影。上海火車站人頭攢動。 每年春節,春運無疑是讓全社會最牽掛的話題之一。從東到西,貫穿整個中國。而他們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幸福辛酸,也有家

小杰與家人的合影。

上?;疖囌救祟^攢動。
每年春節,春運無疑是讓全社會最牽掛的話題之一。從東到西,貫穿整個中國。而他們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有不同的幸福辛酸,也有家人相同的等待與守候。
在吸收勞動力最大的長三角地區,數千萬農民工和打工仔們正背起行囊準備回家,但也有為了個中原因選擇留下。“回”與“不回”,都是源自他們內心的情感,是最真實的“春運故事”。本報記者近日走進了這些人們的生活,聽他們講述自己的春運故事。
南京路后的小閣樓:“等有錢一定要住大房子”
30年罕見的寒潮襲擊華東,沒有供暖的南方,寒冷伴隨著濕度,更加滲入骨髓。
小杰今年21歲,平時的工作是在南京路上的餐廳洗盤子。寒潮來襲的傍晚,頂著凜冽的寒風,記者跟隨小杰來到了他的住處。
這是一棟兩層樓高的棚戶,不大的房子住著5戶人家。小杰租住的閣樓原本是整棟房子主人的儲物室。記者弓著腰,在小杰的引導下踏著陡峭的木質樓梯摸黑往上爬,稍一用力,樓梯便會發出“吱吱”的響聲。
拐了好幾個彎,經過另一戶租客的過道,記者來到了小杰的住處。不足10平方米的房間,一張床,一張桌子,一盞泛黃的壁燈。床底下的鍋碗瓢盆是小杰全部的家當。在這些至今都沒有安裝抽水馬桶和熱水器的房子里,小杰已經生活了兩年。
屋外的北風呼嘯著,關不嚴密的窗戶,風從縫隙“鉆”進來。記者嘗試用棉被堵住縫,“沒用的,我都習慣了。晚上如果覺得冷,就喝完這個再睡,就不冷了。”說罷,小杰拿出一小瓶白酒,遞給記者。
“快過年了,去年跟我一起出來的老鄉,大都回去了。有些是老板放了假,過完年再回來上班,但大部分就沒這么好運了。”小杰抿了一口酒,告訴記者,由于今年大環境很差,不管什么行業,招工人數都在減少。
小杰說,正是因為這樣,當飯店老板在去年12月份試探性地問他,過年能不能留下來,而且過年的加班費還不一定有著落,“我當即一口答應下來,畢竟明年的工作算是保住了。”小杰笑著對記者說。
“想家嗎?”
“誰過年不想回去呢。”小杰對著窗外陰沉的天氣凝視許久,“誰不想回家,誰又想窩在這么個小地方,稍微放點東西連站腳的地方都沒有。”
最終,在記者的一再要求下,小杰還是用手機給老家打了個電話。電話那頭父母的關心和詢問,明顯讓小杰情緒激動了起來。“爸,我很好,你們過年要開心。我在上海錢夠用,住的地方也不錯,你們不要擔心。”
掛了電話,問將來有什么打算,“賺錢,先搬出這個鬼地方;以后有錢了,在上海買個大房子住,把爹媽都接過來。”小杰說,自己在老家,一直是父母眼里的驕傲,“弟妹們都在家里務農,就我一個走出來了。所以,我要在這里混得像點樣才好回去。”
服裝批發市場:打工仔的“開店夢”
人流密集的七浦路,是上海當地有名的服裝及其他生活用品批發地。
19歲的宋宏平就在這里做一個普通店員的工作。每天從早上7點要干到晚上6點打烊,基本干滿一周七天,只有在淡季的那幾個月,他一周才有2個上午的休息日。春節前的這些日子,自然生意比平時要好很多,“休息”對宋宏平來說,幾乎就是奢望。
“有活干就不錯了,哪還會嫌棄這些。”宋宏平說,今年春節不打算回去,而是讓家人一起來上海過年,“主要是我伯父伯母、兩個堂姐,除了大堂姐已經結婚跟自己老公住,剩下的伯父一家都住在我租的小屋子里,擠是擠了一點,但人多也熱鬧嘛。”
小宋來自云貴高原的一個小村莊,父母在他年幼時便將其托付給伯父一家,自己外出打工。小宋說,19年來,自己對父母的印象非常淡,更談不上有什么交流,“不過我也習慣了,從小都是靠自己,高中開始,學費都是自己賺的。”
小宋說,高中三年,自己通過寒暑假到KTV做迎賓男童,賺了些學費,“但我實在擔負不起大學的高額學費了,就決定到上海來打工,也讓自己見見世面。”小宋所在的高中,已經是當地縣城最好的高中了,每年有40~50人能考上一本,“但大部分都是省內的,去昆明已經算是最好的了,很少有考出省的。我那年就一個考去了重慶,前些年聽說有個上了清華,縣里獎勵了10多萬元,因為這種孩子實在很少。”
初到上海,當走下長途大巴,小宋稱自己在原地愣了足有半分鐘,“到的時候是凌晨,即便這樣,我還是能感受到大城市給我的震撼——那寬闊的高架,比咱家最好的道路都寬。到處是高樓大廈,不開玩笑,真的連方向都找不到,實在太大了。”說到春節回家,小宋說,往后幾年,應該都是在上海過年了。“來回成本不合算,如果算上時間,坐長途汽車就要5整天,太累了。” “兒子的心意,上哪兒都帶著”
上?;疖囌竞蜍囀遥?ldquo;兒子的心意,上哪兒都帶著”
在上海火車站的二樓候車室,正準備搭車回老家阜陽的廖女士正在給老家的兒子發微信。“就快見到媽媽了,回來跟我說說學校里讀書的事兒啊……寒假作業不能耽誤,不能趕時間做,要每道題都搞懂……讀書要讀好,才會過好日子,不然以后只能跟媽媽一樣打工,很苦的……”
雖然在微信里不斷督促兒子,給兒子“敲木魚”,但提起自己的這個已經讀初中的娃,廖大姐還是充滿自豪,“這學期大考,娃考了全班第一、年級前五,校長都表揚他了。他讀書肯動腦子,記得住。而且我長期不在他身邊,他懂事,能自覺讀書,我很高興。我們可不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一輩子就在工地上過了,現在就指望著這孩子能出息。”
黑色的雙肩包、一個拉桿箱、一個蛇皮袋,這就是廖大姐的全部“家當”,“買了點禮物回去給兒子,都是他喜歡的。”說罷,廖大姐興奮地拉開背包,里面有一個嶄新的iPad。
廖大姐工作的工地是上海一片舊改小區建設項目,“平時為了進度和工期,我們都很少休息。而且工地的安全作業也離不開人看著。還不是為了多賺點錢,供娃上學嘛。”廖大姐介紹,她離異三年多了,家里還有個80歲的老母親要照顧。
而在大姐的拉桿箱里,還放著她的兩件“寶貝”——一瓶護膚霜和一個紅色的保溫杯。“無論我去哪兒打工,這兩件東西我一直帶在身邊。這都是兒子在假期去打工賺的錢幫我買的。護膚霜我都省著用,光看著就很開心。”(文/圖 本報記者 賀涵甫)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廣州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