嫘祖故里繪新圖
——西平縣“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摘要: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望“十二五”的發展歷程,西平縣顯得底氣十足: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西平形象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文/圖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工業經濟穩中有升。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回望“十二五”的發展歷程,西平縣顯得底氣十足: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提升、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方式加快轉變;城鄉面貌煥然一新、西平形象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得到更多實惠、社會更加和諧穩定……“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基本完成。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連日來,西平縣相繼召開縣委十一屆六次全會、縣政協八屆五次會議、縣十四屆人大五次會議,審時度勢、群策群力,為該縣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確定了主基調,繪就了美好藍圖。
“十二五”期間,西平縣緊緊圍繞“團結奮進、再創輝煌”的目標,積極應對、科學決策,克難攻堅、團結拼搏,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態勢,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文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取得了重大進展,推動西平經濟社會進入了蓄勢勃發的嶄新階段。全縣生產總值由103.1億元增加到187.9億元,凈增84.8億元,年均增長9.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由2.4億元增加到6.94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長23.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由20.6億元增加到50.9億元,是“十一五”末的2.5倍,年均增長19.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1.9億元增加到119.1億元,凈增57.2億元,年均增長14%。
一個個鮮明的數據,彰顯西平縣取得的成績。盡管如此,面對新的形勢,西平縣也清醒地認識到,該縣經濟總量小、項目支撐弱、民生欠賬多;創新驅動能力弱,經濟發展傳統優勢減弱而新的支撐力量尚未形成等,很多方面依然存在諸多短板。
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十三五”時期,中部崛起新十年規劃和三大國家戰略規劃的深入實施,為爭取項目資金提供了難得機遇;通過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全縣廣大黨員干部積極謀事、主動干事、努力成事的氛圍日益濃厚。眼下,全縣上下正保持定力、堅定信心,積極適應新常態,加快發展動力轉換,搶占發展先機,贏得主動,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設開好局、起好步。
面對新機遇,西平縣發出了加快實現歷史性新跨越的響亮聲音——
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著力創新體制機制、增強發展動力,著力推進“四化”同步、統籌協調發展等,統籌推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四個西平”,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西平縣的路徑清晰——
堅持創新發展,著力建設富裕西平。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實施“產業強縣、城鎮興縣、農業穩縣”戰略,做優農業、做大工業、做強服務業、培育新業態,著力構建適應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推動經濟優化升級,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堅持協調發展,著力構建平衡發展新格局。堅持產業、城鄉、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調并重,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后勁,加快形成統籌協調發展新格局。
堅持綠色發展,著力建設美麗西平。堅持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同步推進、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原則,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天藍水碧、地綠山青”的生態宜居環境。
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厚植發展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和省、市對外開放戰略,提升開放的層次和水平,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內引外聯、多元融資、綜合施策,形成競爭發展新優勢。
堅持共享發展,著力保障改善民生。按照“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全面完成脫貧任務,提升公共服務水平,讓人民群眾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幸福感、歸屬感和獲得感,實現全縣人民共同邁入小康社會。
東風浩蕩滿眼春,萬里征程催人急。回顧過去,碩果累累壓枝頭;展望未來,振翅高飛正當時。如今,“十三五”的號角已經吹響,決勝“十三五”的關鍵在頭年,2016年,西平上下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盯緊目標,團結一心,奮勇作為,為實現“十三五”的開門紅、西平人民的全面小康譜寫新的華章。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