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勝利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
摘要:□ 劉秉銀 賈箴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
□ 劉秉銀 賈箴箴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為世界各國人民奪取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爭取世界和平的偉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成為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由衰敗走向偉大復興的重大轉折。
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為中華民族復興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契機
近代以來,由于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集團的腐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特別是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入侵,將中華民族一步步推向亡國滅種的境地。
1931年,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全境;1937年又蓄意制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日本侵略者肆意踐踏中國的大好河山,燒殺淫掠,無惡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日本軍國主義的野蠻侵略,激起中國人民的奮勇抵抗。
“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軍愛國官兵、東北抗日義勇軍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在白山黑水間先后燃起了民族自衛戰爭的烽火。與此同時,關內的一部分愛國軍民對日本的侵略同樣進行了英勇抗擊,進行了淞滬抗戰、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綏遠抗戰。
全國抗戰爆發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對日本的侵略展開全面阻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國民黨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抗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深入敵后,開辟出廣闊的敵后戰場。兩個戰場相互配合,構成對日軍兩面夾擊的戰略態勢。經過連續奮戰,中國軍民粉碎了日本速戰速決、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使其陷入了長期戰的泥潭而無法自拔。經過戰略相持和戰略反攻,中國人民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中華民族的復興由此迎來了重要的歷史契機。
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大大增強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加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復興提供了不竭的動力源泉
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歷來崇尚正義、熱愛和平、不畏強暴,勇于反抗外來侵略。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熱情表現得更強烈、更廣泛、更持久、更具戰斗性,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抗日戰爭的勝利則進一步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情懷,使愛國主義更加深入地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使中華民族復興有了不竭的動力源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了一系列抗爭。這些抗爭構成中華民族日益覺醒的歷史進程,構成中華民族精神不斷升華的歷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民族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抗日戰爭洪流的巨大震撼下,億萬中華兒女會聚在愛國主義的偉大旗幟下,以血肉之軀筑起了保家衛國的鋼鐵長城,用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詩篇。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為己任,高舉抗戰、團結、進步的大旗,逐步成為領導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核心力量,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在波瀾壯闊的民族解放戰爭中,愛國主義得到進一步升華,它突出表現為: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自尊品格,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民族團結意識,不畏強暴、敢于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民族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侵略者的民族自強信念,開拓創新、善于在危難中開辟發展新路的民族創造精神,堅持正義、自覺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貢獻力量的民族奉獻精神。這些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成為激勵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抗戰到底的堅實思想基礎和強大精神支柱。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大大促進了中華兒女的民族認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鼓舞中國人民在愛國主義旗幟的感召下走向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的國際形象,重新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為中華民族復興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既是中華民族奮起抵御外侮的反侵略戰爭,又是具有世界意義的反法西斯戰爭,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挫敗了日本“北進”侵蘇的戰略,遲滯了其“南進”太平洋的步伐,制約和打亂了日本法西斯與德意法西斯相互勾結、瓜分全球的圖謀,在戰略上策應和支持了盟國作戰。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盟軍對日作戰的戰略基地,為盟國提供了大量戰略物資和軍事情報。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為世界人民樹立了以弱勝強的光輝范例,鼓舞了遭侵略、受奴役民族的解放斗爭。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尊重。中國的國際地位隨著抗日戰爭的開展和勝利而得到顯著提高。1942年元旦,中國與美英蘇三國領銜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這一宣言的簽署,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表明了同盟國共同打擊法西斯的決心,也表明中國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成員。戰爭后期,中國參加了開羅會議,與盟國共商打敗日本法西斯的戰略,并探討處置戰后日本問題和亞洲被壓迫民族問題,參與制定并簽署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反法西斯的國際法規性文件。隨著1945年10月聯合國憲章的生效,中國成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形成的大國地位在抗戰勝利后通過聯合國憲章得到國際法的正式確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勝利,改變了近代以來中國在國際上受壓迫、被欺凌的歷史,為中國贏得了應有的國家尊嚴,為中華民族贏得了崇高的民族聲譽。從此,中國開始以能夠承擔國際責任的大國身份重新走向世界,中華民族開始以能夠掌握自身前途命運的堅毅形象重新步入世界民族之林。(作者單位:駐馬店廣播電視臺)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