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做月餅
摘要:□ 王太廣中秋節的月亮是慢慢升上來的,開始時天色很暗,朦朧一片,驀地月亮就掛上了樹梢,似乎一腳踩滑就會跌下去,天地間一派光明。我們就跑上村頭,去看月亮里的
□ 王太廣
中秋節的月亮是慢慢升上來的,開始時天色很暗,朦朧一片,驀地月亮就掛上了樹梢,似乎一腳踩滑就會跌下去,天地間一派光明。我們就跑上村頭,去看月亮里的桂花樹、月兔、嫦娥、吳剛,這是一幅刻在我童年記憶深處的畫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村人生活比較艱難。每逢中秋節,家里能買上一斤月餅就不錯了。母親總是用菜刀一切八瓣分給爺爺、父親、姐姐和我,算是打牙祭了。也有吃得最多、最痛快、令人難忘的中秋節,那是1971年,這年大豐收。隊長李芳清忽然想起了方圓有名的果子匠辛振鐸,于是決定由隊里統一做月餅。社員們知道后,無不興高采烈,大家都很擁護。根據隊長的安排,幾個社員在生產隊牲口屋西頭開始張羅,有的購買冰糖、餡料,有的壘灶支鍋,有的找大盆、借案板,有的磨面、和面,按照分工各自忙活起來。
做月餅不比蒸饃,蒸饃一個人就可以獨當一面,而做月餅則復雜得多。和面、調餡、加工、烤制每個環節都需要辛振鐸具體指導、親自操作。辛振鐸爺爺讓楊素蘭嬸子提前發好面,用小磨香油把面和得柔軟噴香,月餅餡調勻,冰糖備好后,爐火開始燒起來,只見辛振鐸拿出他多年未用過的兩個月餅模子,一個是一斤的,一個是半斤的。他先揪成一個個面劑子,壓平包上各種糖果餡料,團成面球往月餅模子里實實地一按,形成對稱的花紋字樣,再輕輕地從模子里磕出來,兩面都涂些香油放到平底鍋里炕。不大一會兒,一個個香噴噴、甜滋滋的新鮮月餅就出爐了,逐一放在案板上。大月餅中間的題款是“五谷豐登”,小月餅中間的題款是“月圓花好”,圓圈是對稱的圖案,將一句句樸實的祝福、祈盼和對美的追求刻入其中。看來吃月餅不僅是在品嘗是否香甜可口,更是品味一種如飲甘露的祝福,將美好日子一同咀嚼咽下,并在以后的日子里慢慢釋放回味。月餅的香氣熏蒸得大人小孩都把持不住,撩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有的人嘴巴不停地“吧嗒”作響。因為隊長沒發話,誰也不敢在大庭廣眾面前動一指頭,先吃一口,只能望餅興嘆,眼睜睜地看著案板上的一塊塊月餅由熱變涼,由少到多。辛振鐸看著大伙饞涎欲滴的樣子,見隊長不在場,隨手拿起一塊一斤的大月餅,掰一小塊聞聞后點點頭說:“味中!”他把那塊月餅給在場的大人小孩分別掰一小塊,給我的那一小塊正巧有一疙瘩大冰糖,我一咬把牙咯了一下,不敢咬碎,而是慢慢地在嘴里轉動,把甜水融化出來,真甜吶。
經過辛振鐸和幾個社員幾天不停地勞作,放在門板上、面案板上的一摞摞月餅就像銀元一樣堆積起來,吸引著大人小孩不住地圍觀,同時也吊著人們的胃口,有的小孩甚至哭著鬧著要吃。最后隊長看看快烙完了,讓會計查查總數后,對會計說了聲,“分吧”!一個人2斤,我家分了10斤。沒有包裝紙,成摞地查數,有一斤塊的,也有半斤塊的,足足有半草筐子,面對這么富足豐盈的月餅我激動不已。
我到家后,母親留下幾塊讓家人吃,其他的用報紙包好,拿線繩子捆緊扎好,讓我和三姐趕在中秋節前給幾家親戚朋友送去。那時雖然物質匱乏,但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味很濃,感情真摯,只要自己有東西吃,首先想到的就是別人,那種不夾功利、熱情好客、舍己為人、先人后己、血濃于水的信義,也許就是維系華夏五千年文明史的道德絲線。
久蜜則糖苦,久苦則糖甜。我小時候過中秋節時,雖然沒有賞月吟詩的浪漫,也沒有把酒問天的豪情,但艱苦生活的體驗是深刻的,大集體時做月餅的故事是難忘的,過中秋節的感受也是幸福的。這些經過苦難浸泡的往事,使我感到彌足珍貴,回味悠長。
責任編輯:df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