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遺址上建樓質疑聲被隨意搪塞
摘要:原標題:南京明故宮遺址上建樓 決策前質疑聲被隨意搪塞 當城市建設的交響樂響起,歷史的音符是否注定被淹沒? 這一次,南京又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有媒體報道,一個總
當城市建設的交響樂響起,歷史的音符是否注定被淹沒?
這一次,南京又給了一個肯定的答案。有媒體報道,一個總投資額達200億元的商業地產項目——中航科技城,在南京明故宮西安門以南火熱建設,它身下,就是明故宮皇城遺址的一段墻基。
高樓拔地起,歷史被刺得千瘡百孔。南京這塊有著豐厚歷史遺產的土地,當歷史和未來交匯時,總是難免被撞得頭破血流。
早在2006年,南京城就曾以舊城改造之名,強力從地圖上抹掉了顏料坊、安品街、船板巷、門東等多片歷史文化街區,也“一不小心”就讓高大的樓盤包圍了“江南第一名湖”莫愁湖,還被開發商奪走了“中國最大私人民宅”甘熙宅邸外的消防通道。現在,代表著未來的科技城,更是將歷史的斷壁殘垣牢牢壓在身下。
歷史和未來的慘烈碰撞,不止飄蕩在秦淮河的上空。在浙江,寧波月湖西區的改造工程,讓35處歷史建筑中的19處被拆除,一條名為拗花巷的巷子整體消失;在河南,新鄭綜合保稅區的高歌推進中,當地兩個600多年歷史的清代古村落,最終未逃被拆除的命運。
結束于2011年的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顯示,我國已登記不可移動文物共766722處,其中17.77%保存狀況較差,8.43%保存狀況差,22年間約4.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已消失。
城市更新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美好,歷史記憶則將生活在城市空間的每一個個體凝聚起來,為現代生活提供堅實的基礎。兩者并行不悖,本應當合奏出一曲動人的交響樂。可前進的凱歌總是在商業的指揮棒下奏響,歷史的身影,則往往因為衣著襤褸而被排斥。
在中航工業2009年和南京市政府簽訂關于科技城的投資協議之前,該市文物部門早已發現明皇城西墻墻基。在其后的考古發掘中,專家一再指出,“城墻、官署、道路等遺存尤為重要,是復原、展示和研究明都南京不可替代的歷史文化資源,填補了明皇城考古的空白”,可是依然不能改變遺址的命運。
決策制定前,質疑聲被隨意搪塞——“請勿捕風捉影道聽途說,此事尚未議決呢!”推土機啟動之后,主政者又滿臉無奈地告知——“地已經賣掉了啊!” 于是,千年的遺跡變成不值一提的積木,被城市建設的“無形大手”隨意推倒。
如今,中航科技大廈兩棟百米高的大樓已經封頂,離它不遠處,皇城西墻的基座大理石遺址淹沒在積水中。南京文廣新局文管辦副主任給出的理由是,“遺址遭到破壞,殘破不堪,沒有明顯的遺跡,因此沒有保留,也沒有保護的價值,所以可以建設”。
殘破了,不堪了,經過歷史風霜的印跡,在有些主政者看來就像一道難看的疤痕,恨不得趕緊從城市的肌膚上剔除,再用轟隆隆的推土機,涂上一層光鮮亮麗的粉底。
這邏輯難道不是很熟悉嗎?1992年夏天,濟南市決定推倒老火車站——一座經典的哥特式建筑群時,給出的理由不也是“沒有什么保留價值”嗎?更何況這一次,舍棄一個不痛不癢的“傷疤”,收獲的可是“皇家地脈、城市中心、貴胄府邸”,“龍脈豪宅的南京風范” 。
當然,在有些人的天平上,與幾百億元的商業項目相比,幾百年的歷史實在算不得什么。可是直到某一天,城市都被清一色的商業建筑覆蓋,我們又該到哪里去尋找那些存滿了多少代人記憶的坑坑洼洼?若是歷史的遺跡被當成可有可無的破磚爛瓦,再奢華新潮的建筑,都只不過是白紙上的鉛筆畫,隨時可以被輕易抹掉,什么都不剩。
現代技術能夠隨時隨地復原一座建筑,卻永遠不能把那些隨著建筑倒塌而灰飛煙滅的共同感情再次拼湊起來。不信你看,被推倒的濟南火車站倒是又重新建起來,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買賬,它見證的那段從清政府的滅亡到民國的轉變、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軍管鐵路、再到新中國建立以后的歷史,再也不能被觸摸。
在歷史文化名城南京,當“江南第一湖”莫愁湖被高樓大廈重重包圍,變成“洗腳盆”后,規劃局的局長也曾表示“十分痛心”。他們在湖邊新修了仿古建筑,只可惜連路過的出租車司機都會覺得這是“假古董,太假了,不喜歡”。(陳卓)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