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亮劍”更有力度財政政策穩增長
摘要: □統籌資金推動重大建設項目加快實施,建立盤活存量資金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盡快設立中國PPP引導基金;抓緊制訂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 □盡快核定并下達各地債務限
□統籌資金推動重大建設項目加快實施,建立盤活存量資金的約束與激勵機制
□盡快設立中國PPP引導基金;抓緊制訂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
□盡快核定并下達各地債務限額,地方可在債務限額內統籌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
□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試點,積極支持投融資、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
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將上陣穩增長。
8日,財政部發布《財政支持穩增長的政策措施》,稱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將實施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
財政部稱,今年后幾個月面臨的國內外形勢仍然錯綜復雜,特別是近期我國經濟運行遇到新的壓力,全球金融市場顯著動蕩,主要股票市場連續大幅下跌,新興市場貨幣持續貶值,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也屢創新低,這給世界經濟復蘇增加了新的變數,對我國金融市場、進出口的影響也在加深,外需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多。同時,由于我國經濟正處于“三期疊加”的特定階段,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與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一些風險因素凸顯,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
為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目標,財政部將密切跟蹤分析形勢發展變化,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關調控,加快落實和完善積極財政政策相關措施,及時進行預調微調,加快推進有利于穩增長的改革措施,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財政部亮出的政策措施包括:
實施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一是統籌資金推動重大建設項目加快實施,建立盤活存量資金的約束與激勵機制,督促各部門和地方加快消化已收回的存量資金,用于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二是加大降稅清費力度,盡快落實好對小微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將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標準由年應納稅所得額20萬元以內提高到30萬元以內,落實完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普惠性政策,繼續清理涉企收費。三是加快增設口岸免稅店,擴大國內消費。四是發揮好各類投資引導基金作用。進一步完善已設基金的管理運行機制,加快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和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民間資本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
加快推廣PPP模式。一是進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和政策扶持體系,盡快設立中國PPP引導基金,由中央財政出資,吸引市場主體共同參與,提高項目融資的可獲得性。抓緊制訂PPP項目財政管理辦法,印發物有所值評價指引,做好PPP立法準備工作,研究出臺“以獎代補”措施。二是規范推進PPP項目實施,嚴格篩選新一批適宜采用PPP模式的項目,著力推動形成能復制、可推廣的案例。三是強化契約意識和風險理念,從財政中長期可持續發展、項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將項目風險納入中期財政風險控制體系。
進一步規范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一是指導地方做好已下達額度債券發行工作,完善地方債券市場的發行定價機制。二是對地方債實行限額管理,經人大批準通過,2014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5.4萬億元,2015年地方政府債務限額16萬億元,下一步盡快核定并下達各地債務限額,地方可在債務限額內統籌資金支持重點項目建設。三是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支持加大地方融資力度,確保棚改等在建項目后續融資,保障基礎設施投入資金來源,促進地方落實穩增長目標。
深入推進財稅體制等改革。一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制訂出臺全面推進預算公開工作意見、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辦法及配套政策,繼續推進中期財政規劃管理、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等工作,逐步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和規模。二是加快稅制改革。適時推進營改增試點,推進消費稅改革,研究全面實施資源稅費改革方案,研究個人所得稅改革方案。三是積極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提出理順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的指導意見。此外,開展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和投資公司試點,積極支持投融資、農業、養老、教育、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改革。
切實抓好政策落實。加強對已出臺重大財稅政策措施的督促檢查,狠抓政策落實,加快項目資金落地,確保各項政策取得預期效果。嚴格執行預算,依法加強稅收征管,保障民生等重點領域支出需求,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規范性、有效性。(記者 李苑)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