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健筆意縱橫——著名作家張純印象
摘要:□晚報記者 王慧玲/文 栗晨曦/圖 張純向記者介紹史料。人物小檔案姓名:張純性別:男 民族:漢族職業:作家 主要作品 :傳奇小說《鄭三發子傳奇》、《觀音菩薩
□晚報記者 王慧玲/文 栗晨曦/圖
張純向記者介紹史料。
人物小檔案
姓名:張純
性別:男
民族:漢族
職業:作家
主要作品 :傳奇小說《鄭三發子傳奇》、《觀音菩薩秘傳》、《碧君女士野聞》。戲劇《鵬落秦宮》、《血灑江都》、《鳳鸝歌》(與馬紫晨合作)、《柜中密》、《民國糗事》。電視連續劇《風雨荊蘭鎮》(與徐則挺合作)。隨筆《拾荒集》。
題目是20多年前李惟微教授評述張純先生的散文標題。歲月荏苒,李教授已入川講學多年,他當年筆下的張純今雖已過古稀之年,但仍然筆耕不輟,文章未必凌云,意氣絕對風發。所以,記者取巧把李教授散文的題目拿來。若20年后再記張純仍能用此題目,豈非佳話?
近讀張純先生一篇學詩的文章,內中有這樣一段話:“詩,不可無病呻吟,要真情流露,詩要實也要虛,實是情實,虛是意境,詩可以琢磨可以推敲,但不可以矯飾矯情,口是心非。詩,不作弦箭之文,用以攻訐和詆毀詩。不上勸進之表,用來巴結逢迎邀功請賞……詩與文字相關,與文化相關,與人生修為相關,與人品相關。”這是先生學詩的心得體會,也是他做人與為文的準則。市作家協會主席劉康健說張純先生是“天中文膽,率性天真”。當然有他的根據,而我說先生厚道、樸實、真誠,當然也并非虛夸,先生一介布衣,無權無勢,奉承他又有何用?
坎坷人生 不懈追求
從張純先生自上世紀50年代之后開始在省內外報刊上發表的戲劇、曲藝、小說、散文中不難看出,他是步步行來,不斷進步的。
張純先生年少時,為了生活,含淚中斷學業參加了工作。后來,這個懷著文學夢想的年輕人進了鐵路文工團當了一名創作員,在隴海、京廣鐵路沿線的車站巡回演出。
年輕的創作員必須結合現場實際編寫當天的節目,寫唱詞、相聲、小戲,由此他摸索出一些程式化的套路,也鍛煉了自己的寫作能力。
在文工團當創作員的那些年,對張純而言是難得的學習機會,尤其是他主編《鐵路文藝》的經歷,讓他對編輯這個稱謂有了深刻的感悟。
張純先生每憶及此,感慨中也有遺憾。遺憾的是他未能把那些年創作的東西保存下來,當然這也和他當時的生活條件有關。
張純先生的經歷可謂曲折離奇。一年前出版的《拾荒集》中,有他不幸遭際的點滴記述。目前,他正在修訂他的長篇小說《一本荒唐》。從中可見到張純先生曲折遭際的身影,記者非常期待這部小說問世。
張純先生說自己是“好讀書而不求甚解”。我理解的“甚解”是鉆牛角不能夠舉一反三的意思。他讀書多而雜,見書必讀,甚至《辭源》、《新華字典》也讀,佛家經典、老莊文學也都是他愛讀之書。
張純先生說與書為伴,其樂無窮。書都是有文化的人花時間、精力一字一句寫出來的,讀過之后你可以不贊同作者的觀點,或者不喜歡甚至討厭這個作者的情景描述、人物刻畫,但這種讀后的感覺不就是你的收獲嗎?這不就是古人說的“開卷有益”嗎?
張純先生對駐馬店感情深厚。他的祖父是100多年前在駐馬店修建鐵路的上蔡籍工人的領班。因為有了鐵路,駐馬店才成了商賈云集的中州名城。
張純先生上世紀80年代撰寫的電視專題片《在洪荒中崛起》,對駐馬店的發展有生動的描述。說起這部專題片,人們或許不知道,它可是駐馬店的第一部電視專題片。
張純先生還是駐馬店較早由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的作者。汝南人謝文放曾幾次邀請張純先生與他合作,但張純先生都婉言謝絕了。
上世紀80年代,謝文放是當時出入于官場、行走在書市的名人,先生豈會沾名人的光?他投稿于《小說世界》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后,被春風文藝出版社發現,春風文藝出版社特意派編審楊愛群到駐馬店向張純先生約稿,于是就有了《鄭三發子傳奇》的出版發行。
讓出版社也沒料到的是駐馬店一位普通作者的作品,居然第一版就發行了3.5萬冊,要知道,這在上世紀80年代可是個不小的數字。
此后,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另一部傳奇小說《觀音菩薩秘傳》,這部菩薩傳奇居然在江浙沿海各地屢被盜版。隨后,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先生的《碧君女士野聞》。那時稿費雖微不足道,先生卻非常欣慰,他說他趕上了好時候。
三生有幸的特約編輯
張純先生和駐馬店文學藝術界的朋友交情不淺。從改革開放之初駐馬店市(現驛城區)文化局創辦《奔騰》文藝小報,到之后市文聯(現驛城區文聯)創辦《長鳴》文學雜志,到《天中晚報》的前身《驛城晚報》,張純先生都是這些報刊的特約編輯。
張純先生說他應邀當特約編輯真是三生有幸,使他有幸與駐馬店的文學愛好者們相識,使他煥發了青春朝氣,使他最早讀到這些青年才俊初涉文壇的處女作,更為有幸的是目睹他們一步步成長、一天天成熟并活躍在文壇上的驕人風采,也欣喜地看到這一群人中才華橫溢的李新中步入仕途仍然詩情充沛,一旦閑暇依然為詩為文。張純先生說,他常常翻閱吟詠李新中贈他的詩集《懷念古典》后飯量大增。
這里把《懷念古典》中《題恩師張純》的五言四首選二,以饗讀者。
之一
引弓沽余勇,剛勁源探公。
過目即成誦,勤學善貫通。
歷史現悲喜,人生作嘆詠。
汪汪如叔度,清名滿天中。
之二
繡口自錦心,大才出美文。
布衣抒胸臆,舉座驚率真。
小說非小事,戲劇實人生。
治平情懷在,鬧市不染塵。
李新中對張純先生的敬重之情,洋溢在詩中,這種情感同樣是包括筆者在內的后學們所共有。
張純先生記憶力超強。他清楚地記得在狹小的編輯室里和來自平輿的張振立談論詩歌、與周明理探討戲曲創作的情形。如今張振立已然是詩家,周明理也成了寫戲的高手,成了詩家和高手的人應該還記得那個曾經吐哺握發的老師吧!
張純先生還記得在他家逼仄的客廳里與于為民(河南日報駐馬店記者站原站長)、金雷(河南廣播電臺駐馬店記者站原站長)、劉康健縱情談論報告文學和小說創作時的情形,酒酣耳熱高談闊論,直到主人醉倒,客人才踉蹌而去。
如今,已經聲名遠播的市作家協會主席劉康健依然是張純先生家的常客。
劉康健對張純先生的尊敬是由來已久的。他的不少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張純先生的點撥。張純先生說,劉康健的才氣他比不了,但他的閱歷見識劉康健也比不了,能給才華橫溢的劉康健指出一絲疏漏,不亦善乎?
記者的第一部詩集《粉紅的春夢》是張純先生寫的序,序言文短意深,對筆者進行鼓勵、鞭策,是記者追求文學之夢的力量。
不可不說的是市電影電視家協會主席徐則挺,他和張純先生都是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也是電視連續劇《風雨荊蘭鎮》編劇的合作者。徐則挺剛回天中到張純先生家拜訪,張純先生叮囑他首先要“安身立命”,正是有了這句親人一樣的叮囑,徐則挺才得以一步一個腳印穩健行來,才得以事業有成。
友誼之花盛開在真誠的土壤之上。
每逢文友來訪,張純先生都熱誠相待,對后生晚輩一樣待若上賓,聽他們講文學界的情形,聽他們發泄對參評作品受到不公待遇的不滿,聽他們講說自己的子女成了碩士、博士出國留學并分享他們的喜悅……
張純先生最喜歡聽劉康健講“小說”,講小說界的創作態勢,講先生不熟悉的創作手法,也講他對一些作者和作品的點贊和不屑。劉康健口若懸河,張純先生支頤靜聽,正是人生有長短,見識各不同,虛心好學是先生的一大優點。
收獲頗豐的戲劇創作
張純先生喜歡戲劇創作,這是當年在鐵路文工團時養成的興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張純先生創作的《滄桑》一劇,得到了陳昊蘇(陳毅元帥之子)的好評,并為此劇寫下名為《二月》的長詩一首(此詩曾刊登在《奔騰》上,原件被馬紫晨先生收藏)。之后,張純先生又與馬紫晨先生合作完成了《鳳鸝歌》一劇,獲省會演二等獎。
接下來,張純先生又創作了《血灑江都》一劇,發表在《河南戲劇》上。該劇之后被外縣劇團改名成《花木蘭后傳》爭相演出。小戲《柜中密》被云南文化廳編入《彩云·戲劇集》中。
張純先生創作的歷史劇《鵬落秦宮》,生動地刻畫了駐馬店兩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上蔡的李斯和西平的韓非。
該劇上演后引起了極大關注和熱評,不僅成為省會演的獲獎劇目,而且被拍成了電影,成為省際交流的優秀保留劇目。
去年,張純先生又創作了《民國糗事》一劇,獲得了省市優秀創作獎。
說到評獎與獲獎,張純先生一向不以為然,從無一次主動申報。他說請客送禮為這獎那獎花費心思劃不來,這把年紀了,衣食無憂,不求名不圖利,何苦來?張純先生前年喬遷新居時,索性把那幾摞子獎狀、榮譽證書付之一炬,而那成堆的手稿卻被他視若珍寶。
張純先生年過古稀,仍然筆耕不輟,凌晨即起,洗簌一畢,燒水沏茶,品茗兩盞之后便開始伏案寫作。隨筆、偶記、讀書心得,信手拈來,日日如此。文章好歹不論,單說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就難能可貴。
張純先生與我們報業集團有著很深的淵源。去年在《天之中》連載的“銀杏樹下”和《天中晚報》上時常出現的千字短文,都是先生在日出之前寫的。先生今年又計劃為《天之中》撰寫最新傳奇6篇,眼下已載3篇,我們靜觀其成。
今年春節的春聯張純先生這樣寫道:
人生誠然蹉跎,不存怨尤不計得失;
文章雖非珠璣,敝帚自珍自得其樂。
先生的豁達、超脫躍然聯上。正如李惟微教授20多年前所言:“如張純者,實知志在精神遨游之可貴,由是又羨他孤云野鶴的性情,卻不荒擲歲月,活得這般充實、灑脫,而這些難以一言盡之的‘內宇宙’的追求與寂寞,又有幾人能領悟呢?”
記者能領悟的是,先生在寂寞中給社會增添一抹亮色,給別人一個午夜夢回的溫馨,這正是先生對社會的奉獻,雖然微不足道。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