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花環——重讀《高山下的花環》
摘要:□王新立一本好書留給人的記憶是長久的,它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近日,重讀了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我心中不由如此感慨。第一次閱讀《高山下的花
□王新立
一本好書留給人的記憶是長久的,它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近日,重讀了當代著名作家李存葆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我心中不由如此感慨。
第一次閱讀《高山下的花環》是在1984年的夏天。那是一個炎熱的日子,我和父親站在曬場里,一手揚著鞭子,一手攥著韁繩,嘴里不停地吆喝著那頭步履蹣跚的老牛。那頭老牛伸著脖子,使勁地拉著咿呀作響的轆轤,一遍遍地碾壓著散發著金黃色的麥稈。正午的太陽芒刺般射到我裸露的脊背上,火辣辣地疼。正當這時,隨著一陣自行車鈴聲響起,鄉里的郵遞員給我送來了一個綠色的包裹。這是正在部隊服役的表哥為我寄來的,里面裝著一本大型文學月刊《十月》,上面刊登著一篇在當時已經引起轟動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
我慌忙把手中的韁繩塞到父親手中,三步并作兩步跳到曬場旁邊的路溝里,打開雜志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在忘情的閱讀中,我很快結識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憨厚樸實的梁三喜、豪爽大度的靳開來、胸懷大志的薛凱華、嫉惡如仇的“雷神爺”……在作者的筆下,這些人物都那么鮮活生動,性格感情都那么豐富多彩。尤其是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一個個典型細節,更給了我強烈的精神震撼。就說軍長“雷神爺”甩帽這個情節吧:當我軍某部九連即將奔赴對越反擊戰的前線時,雷軍長的“救命恩人”吳大姐為了給在九連當指導員的兒子趙蒙生跑調動,竟然把“求情”電話打到前線指揮部。這一舉動,深深刺傷了雷軍長的心。戰前動員會上,雷軍長甩下軍帽,狂吼道:“奶奶娘!知道嗎?我的大炮就要萬炮轟鳴,我的裝甲車就要隆隆開進!我的千軍萬馬就要去殺敵!就要去拼命!就要去流血!!可剛才,有那么個神通廣大的貴婦人,她竟有本事從幾千里之外,把電話要到我這前沿指揮所!此刻,我指揮所的電話,分分秒秒,千金難買!可那貴婦人來電話干啥?她來電話是讓我給她兒子開后門,讓我關照關照她兒子!奶奶娘,什么貴婦人,一個賤骨頭!她真是狗膽包天!奶奶娘!走后門,她竟敢走到我這流血犧牲的戰場上! 我雷某不管她是天老爺的夫人,還是地老爺的太太,誰敢把后門走到我這流血犧牲的戰場上,沒二話,我雷某要讓她兒子第—個扛上炸藥包,去炸碉堡!去炸碉堡!!”讀著這段文字,我熱血沸騰,雷軍長的罵聲那么富有正氣,那么富有力度,聽起來又那么解氣,它像一根根利劍直刺齷齪者的心窩。多少年來,我的耳畔依然回響著“雷神爺”那炸雷般的正義聲音,眼前閃現著“雷神爺”英武豪邁的軍人形象!
再如作品中的主人公梁三喜,這是一個出生在沂蒙老區的農民兒子。在部隊里,他是一位連長,在戰場上,他是一位指揮者。當他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后,留下的竟是一張留有17個戰友名字的欠賬單,還有一份寫給愛人的遺書:“秀:我除了給你留下一張賬單外,沒有任何遺產留給你。幾身軍裝,摸爬滾打全破舊了。唯有一件新大衣,就作為我送給你未來丈夫的禮物吧!”在遺書中,他還要求家人用撫恤金幫他還清620元的債務,“人死帳不能死 ,……切切不能向組織提出半點額外的要求!人窮志不能短。再說我們的國家也不富,我們應多想想國家的難處!”讀著這些蕩氣回腸的文字,我的淚水在無聲地流淌,我為我們的祖國擁有這樣的英雄兒女感到驕傲和自豪!
30多年過去了,重溫中國現代文學經典之作,《高山下的花環》依然是我心目中一道永不褪色的風景。重讀之余,我又一次感悟到:在世界格局日趨復雜、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當今,要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安康,只有更多的梁三喜、“雷神爺”、小北京、梁大娘、韓玉秀這樣一批具有“位卑未敢忘憂國” 高尚情懷的共和國基石,我們的人民才會永遠堅強地屹立在祖國大地,我們的祖國才會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