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加的不僅是技術
摘要: 兩會新聞大戰方興未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各展所長,比翼雙飛。人們在“朋友圈”里對部長回答問題點贊,各大媒體的“中央廚房”端出一盤盤包括文字
兩會新聞大戰方興未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各展所長,比翼雙飛。人們在“朋友圈”里對部長回答問題點贊,各大媒體的“中央廚房”端出一盤盤包括文字、圖片、長微博、短視頻等在內的“兩會佳肴”……這次兩會融媒體競技中,“‘互聯網+’行動計劃”再一次成為了熱詞。它昭顯了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聯姻將成為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躍升中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引擎。
“互聯網+”,加的不僅僅是技術。互聯網更帶給傳統企業決策方式、業務模式和經營思路等諸多方面的巨大轉變。
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這些新工具讓傳統企業可以獲得來自供應鏈和消費者的精確海量數據。手握數據,心中不慌,互聯網讓產品研發從“摸著石頭過河”到真正“有的放矢”,使得傳統企業面對細分市場時更有底氣,也呼應著從模仿型排浪式消費到個性化多樣性消費的變化,甚至能挖掘出消費者尚未覺察到的潛在需求。從這一點看,“互聯網+”加的是企業對市場的洞察力。
互聯網不僅能將企業在線下想做的事做得更好,傳統企業“觸網”后還生發出全新的商業模式。“寶寶類”互聯網貨幣基金將理財門檻降到1元錢,在線教育讓偏遠地區的孩子們能無縫對接北上廣深的優質教育資源。從本質上說,互聯網的優勢在于能夠打破信息不對稱,整合碎片化的用戶需求,并且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要素運行效率。由此可見,“互聯網+”加的還有產業創新業務的執行力。
小米手機和樂視電視的成功,則從另一個角度“提醒”傳統企業,打破時間空間區隔的互聯網可以讓企業“無孔不入”地擁抱消費者,在互動中傾聽他們的建議,并將之作為營銷端最重要的武器。社交網絡的精準營銷、關系鏈傳播、粉絲經濟……“用戶體驗至上”的指導思想正極大地提升著體驗,也讓傳統企業和最終用戶之間的關系發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在這方面“互聯網+”加的又是品牌對用戶的影響力。
因網而新、因網而興。傳統產業只有吃透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游戲規則”,才能真正發揮“1+1>2”的動能,在與互聯網的共舞中找到自己通往明天的坦途。(辛嘉言)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經濟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