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廣繡男繡工唱主角 專繡重要部分
摘要:原標題:清代廣繡男繡工唱主角 專繡重要部分 陳家祠展出32件廣繡和43件潮繡 多件繡品第一次亮相 清代廣繡男繡工唱主角 都說針線活是巧女獨享的手藝,廣繡在歷史
陳家祠展出32件廣繡和43件潮繡
多件繡品第一次亮相
清代廣繡男繡工唱主角
都說針線活是巧女獨享的手藝,廣繡在歷史上卻是男繡工唱主角,正在廣州陳家祠熱展的“廣繡”“潮繡”館藏精品展,帶出一段清代民國廣繡繡藝“傳男不傳女”的民俗故事。這個題為《巧手慧心之廣繡》和《潮之繡》展,精選了廣州陳家祠館藏精品廣繡32件以及潮繡43件(套)展出,其中有多件繡品乃第一次亮相,這是廣州陳家祠對后東廂及后東齋展廳進行改造后的首次迎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潮之繡》展,首次在廣州系統介紹潮州刺繡業情況。展覽將持續至8月。
本次展覽,也是“廣繡”“潮繡”精品在陳家祠的集中亮相。清末民初,廣繡與蘇繡、湘繡、蜀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2006年5月30日,廣繡與潮繡組成粵繡,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廣繡展:
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廣繡
本次《巧手慧心之廣繡》展,把歷史上廣繡的發展分為“錦繡之世:清代至民國”、“復興之時:1949~1965年”、“藝術之變:1966~1989年”、“傳承之困:1990~2014年”四部分,為觀眾呈現一個清代至現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廣繡。展品包括清代民間祭奠巡街用的羅傘,清朝官禮服和荷包飾品,民國觀賞性座屏,近現代的廣繡外套、披巾、臺圍、扇套、座屏、掛軸、繡畫、珠繡等,其中多件為廣繡名師的代表作及獲獎作品。
鼎盛時期的廣繡,應不同群體和用途需要,形成了豐富的品類和風格。褂裙、荷包、扇套和用于文房裝飾的掛軸屏風等,多繡以花草鳥獸、人物故事,構圖飽滿、針程勻整,常作貢品。羅傘、臺圍等喜慶或祭祀場合用品,運用釘金繡、留水路等富于裝飾的繡法及多種針法,色彩濃艷,深具民俗特色。質量上乘、圖案時尚的桌布等實用品,極受歐洲消費者歡迎,大量遠銷海外。
廣繡男女分工:男上手女下手
根據記載,清代以來,旺盛的外銷內貢需求,成就了廣繡盛世。早在乾隆年間,廣州已有職業化的“錦繡行”,只招“花佬”(即男繡工),以師徒制傳承。清末民國初,刺繡勞動中實行簡單的協作、分工,產生了家庭作坊和工場,刺繡手工業分成了男繡工、女繡工上下兩道工序。
女繡工做第一道工序,也稱下手工,以廣繡針法繡針和鋪針按圖稿繡上簡單的圖案后,交給男繡工刺繡。
男繡工做第二道工序,也稱上手工,專繡重要部分,如人物的頭部、手部,鳥雀的嘴、爪、眼和羽毛等。
潮之繡:中西結合與傳統對比鮮明
《潮之繡》展介紹了潮州刺繡業的情況,將潮繡按“傳統潮繡”、“潮州抽紗”、“潮州通錦繡”三個種類來編排。其中,黑底上用金線繡“梅蘭竹菊”四屏圖,富麗堂皇且寓意美好,獨特的釘金繡又賦予畫面立體感,是不可多得的經典繡作。由杰出畫師魏逸儂設計、“繡花女狀元”蔡玩清繡制的《井岡山會師》潮繡展示了有重要意義的歷史場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林智成與潮繡研究者、高級工藝美術師楊堅平合作設計的百花獎金杯獎作品《九龍屏》也會與大家見面。此外,中西結合的潮汕抽紗以及通錦繡玲瓏透徹、雅潔高貴,與傳統潮繡形成鮮明對比,別具風格。(記者黃丹彤攝影報道)
(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豫公網安備 41170202000005號